在职体育硕士体育综合模拟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7

“深跳练习”的这一练习手段属于(  )。

  • A.等长性收缩训练
  • B.超等长收缩训练
  • C.等张性收缩训练
  • D.等动性收缩训练
38

年度训练大周期的核心部分是(  )。

  • A.准备时期
  • B.比赛时期
  • C.过渡时期
  • D.适应时期
39

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的终点是(  )。

  • A.运动训练
  • B.运动竞赛
  • C.运动员现实状态诊断
  • D.实现运动员目标状态
40

对于体操项目来说,在全程多年训练的最佳竞技阶段,训练的首要内容是(  )。

  • A.专项心理品质
  • B.专项技术
  • C.专项运动素质
  • D.训练的理论知识
41

跳高训练时采用橡皮绳做横杆属于(  )。

  • A.减难法
  • B.加难法
  • C.念动法
  • D.表象法
42

乔丹的后仰投篮技术指的是(  )。

  • A.基本技术
  • B.特长技术
  • C.高难度技术
  • D.全面技术
43

速度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

  • A.前半部分
  • B.任何时间
  • C.中间部分
  • D.后半部分
44

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  )。

  • A.磷酸原供能无氧耐力
  • B.糖酵解供能无氧耐力
  • C.有氧耐力
  • D.无氧耐力
46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 (  )。

  • A.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
  • B.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要
  • C.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地安排身体活动量
  • D.要逐步提高运动量,要因人而易地考虑运动量
47

在运动训练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我国学者的突出贡献是(  )。

  • A.提出周期训练理论
  • B.提出超量恢复理论
  • C.建立项群训练理论
  • D.建立一般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理论层次
48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过程,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热身和逐渐加强运动负荷的阶段
  • B.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和控制运动负荷的阶段
  • C.基本部分的最大负荷阶段
  • D.恢复和逐渐降低运动负荷的阶段
49

不属于学校体育管理主要内容的是(  )。

  • A.体育课程管理
  • B.体育教学管理
  • C.课余体育管理
  • D.运动训练管理
50

贯彻注重体验运动乐趣的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在重视传授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其中错误的是 (  )。

  • A.可采用游戏法、挑战性练习法、让位比赛法、分组总分比赛法、领会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 B.通过情节化、游戏化、竞赛化、简化、生活化、变形化、文化等多种手法
  • C.对学生加强技术动作的规范化教育
  • D.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平等地体验到体育中的学习、运动、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
51

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提法是(  )。

  • A.分析、研究和挖掘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中的集体要素
  • B.要善于设立“集体学习”的场景
  • C.要开发有助于集体学习的课程内容
  • D.要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52

不属于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的是(  )。

  • A.行政班
  • B.男女分班
  • C.按兴趣爱好分班
  • D.随机分班
53

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  )。

  • A.要重视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因素,要完成“学懂”的目标
  • B.要重视培养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
  • C.要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 D.要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54

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  )。

  • A.与其他学科相比的体育学科的定位目标
  • B.大、中、小学之间相对比、相衔接的体育策略性目标
  • C.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制订的年度发展性目标
  • D.反映气候与学期日程安排的,由学年的体育教学目标分割而成的教学目标
55

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是(  )。

  • A.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 B.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树立终生体育观
  • C.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社会公民
  • D.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后备人才
56

以静力性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举重等项目的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变化为(  )。

  • A.心肌增厚
  • B.心室容积增大
  • C.心肌、心容积都增大
  • D.无明显变化
57

学校体育的功能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教育功能、健身功能
  • B.娱乐功能、文化功能
  • C.辐射功能、经济功能
  • D.竞技功能、政治功能
58

肌肉收缩时两种相结合的蛋白是(  )。

  • A.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
  • B.原肌凝蛋白与肌凝蛋白
  • C.肌纤蛋白与肌钙蛋白
  • D.原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
59

研究发现,最大摄氧量在性别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

  • A.女子高于男子
  • B.男子高于女子
  • C.男女无明显差别
  • D.以上均不对
60

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 A.加速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
  • B.促进肝脏分泌胆汁
  • C.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减少
  • D.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61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的大小,取决于(  )。

  • A.能量释放速率
  • B.肌球蛋ATP酶活性
  • C.活化的横桥数目
  • D.供能速率
62

儿童少年力量发展的第一个可训练阶段是(  )。

  • A.5~6岁
  • B.7~9岁
  • C.10~11岁
  • D.12~14岁
63

血小板的生理机能是(  )。

  • A.缓冲血液酸碱度
  • B.运输气体
  • C.参与止血及凝血
  • D.产生免疫反应
64

在炎热的环境进行次极限运动时,机体更多依赖无氧代谢,导致了 (  )。

  • A.乳酸过早堆积
  • B.糖原的储备量减少
  • C.心输出量减少
  • D.A项与B项都对
65

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

  • A.力量—耐力—速度
  • B.耐力—速度—力量
  • C.速度—耐力—力量
  • D.力量—速度—耐力
66

条件反射属于(  )。

  • A.非自动控制系统
  • B.负反馈
  • C.正反馈
  • D.前馈
67

研究发现,最大摄氧量在性别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

  • A.女子高于男子
  • B.男子高于女子
  • C.男女无明显差别
  • D.以上均不对
68

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

  • A.加速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使血糖升高
  • B.促进肝脏分泌胆汁
  • C.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减少
  • D.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69

儿童少年力量发展的第一个可训练阶段是(  )。

  • A.5~6岁
  • B.7~9岁
  • C.10~11岁
  • D.12~14岁
70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的大小,取决于(  )。

  • A.能量释放速率
  • B.肌球蛋ATP酶活性
  • C.活化的横桥数目
  • D.供能速率
71

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

  • A.力量—耐力—速度
  • B.耐力—速度—力量
  • C.速度—耐力—力量
  • D.力量—速度—耐力
72

在炎热的环境进行次极限运动时,机体更多依赖无氧代谢,导致了 (  )。

  • A.乳酸过早堆积
  • B.糖原的储备量减少
  • C.心输出量减少
  • D.A项与B项都对
73

条件反射属于(  )。

  • A.非自动控制系统
  • B.负反馈
  • C.正反馈
  • D.前馈
74

血小板的生理机能是(  )。

  • A.缓冲血液酸碱度
  • B.运输气体
  • C.参与止血及凝血
  • D.产生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