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在特殊区域内
 - B.在航行途中
 - C.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
 - D.含油量超过100Ppm
 
- A.保障船舶及船上人员安全
 - B.救护海上人命所必需的
 - C.船上存放垃圾太多
 - D.垃圾在船上时间太长
 
- A.使用化学消油剂
 - B.在港内水域进行洗舱、驱气
 - C.处理船舶垃圾
 - D.油轮装压载水
 
- A.消油剂的牌号
 - B.消油剂的成分与含量
 - C.使用地点、计划用量
 - D.消油剂的生产厂家
 
- A.处罚
 - B.监督
 - C.检举
 - D.检查
 
- A.搁浅、碰撞
 - B.火灾、爆炸
 - C.船体破损
 - D.严重横倾
 
- A.纵倾
 - B.横倾
 - C.吃水
 - D.稳性或应力
 
- A.沥青溶液
 - B.矿物油
 - C.松节油
 - D.马达油
 
- A.燃油舱的压载或清洗
 - B.桶装润滑油的加注
 - C.机器处所舱底水的处理
 - D.专用压载舱内压载水的排放
 
- A.载重量为20000t及以上的新原油油船
 - B.载重量为30000t及以上的现有成品油船
 - C.载重量为30000t及以上的新成品油船
 - D.载重量为40000t及以上的现有原油油船
 
- A.造船
 - B.修船
 - C.拆船
 - D.打捞船舶
 
- A.红海
 - B.黑海
 - C.北极区域
 - D.南极区域
 
- A.适用于交通部《渤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程序规定》范围的船舶
 - B.船舶检验证书中注明为遮蔽航区的船舶
 - C.在国内航线航行的船舶
 - D.国内航行的客船
 - E.在港口水域内航行、作业的船舶
 
- A.二氧化碳
 - B.氮氧化物
 - C.压载水
 - D.硫氧化物
 - E.臭氧消耗物质
 - F.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A.防水
 - B.防火
 - C.防渗漏
 - D.防流失
 
- 26
 - 
									
压载水公约鼓励行动( )
 
- A.国际
 - B.地区间
 - C.国家
 - D.港口、船舶等相关单位
 
- A.船舶监视
 - B.航空监视
 - C.卫星监视
 - D.岸边监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 A.排油监控系统
 - B.国际标准通岸接头
 - C.溢油围控与回收器材
 - D.压载水舱
 
- A.烟囱吹灰
 - B.冲洗甲板
 - C.加油
 - D.加水
 
- A.操作技能
 - B.设备使用
 - C.安全防护
 - D.应急反应
 - E.作业程序
 
- A.国内沿海航线的船舶
 - B.400总吨及以上或载运15人及以上的国际航线船舶
 - C.400总吨及以上或载运15人及以上的长江航线船舶
 - D.400总吨及以上或载运15人及以上的港澳航线船舶
 
- A.汞等重金属
 - B.氮氧化合物
 - C.有机污染物
 - D.放射性物质
 
- A.油水分离器
 - B.标准排放接头
 - C.焚烧炉
 - D.辅机
 
- A.船舶在港口区域使用焚烧炉
 - B.船舶、码头、设施在港区使用消油剂
 - C.船舶装载压载水
 
- A.《IOPP证书》、《船上油污应急计划》、《油类记录簿》、《垃圾记录簿》
 - B.《IOPP证书》、《船上油污应急计划》、《油类记录簿》
 - C.《IOPP证书》、《程序与布置手册》、《货物记录簿》、《散装液态危险货物适状装证书》
 
- A.货主承担风险
 - B.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 C.船东承担风险
 - D.船东和码头共同承担风险
 
- A.专用压载舱
 - B.清洁压载舱
 - C.货舱
 - D.A,B和C
 
- A.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 B.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溢油分散剂
 - B.吸油材料
 - C.围油栏
 
- A.150总吨及以上油轮和400总吨以上非油轮
 - B.10000总吨以上船舶
 - C.400总吨以下非油轮
 
- A.COW
 - B.CBT
 - C.FOT
 - D.SBT
 
- A.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 B.人民法院
 - C.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或人民法院
 
- A.声报警
 - B.光报警
 - C.声报警和光报警
 
- A.责任人报告书及笔录
 - B.目击证人报告书及笔录
 - C.A和B
 
- A.现场气象和海况
 - B.污染物理化性质和回收装置本身特征
 - C.A和B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