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民币反假考试题库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现金回笼的主要渠道有()。

  • A.商品回笼
  • B.服务回笼
  • C.财政回笼
  • D.信用回笼
2

根据地货币防伪反假的主要措施是()。

  • A.因地制宜增强货币的防伪性能,主要是利用根据地特有的原材料,印制出具有独特防伪性能的货币
  • B.使用以暗记为主的防伪手段
  • C.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防范
  • D.利用群众集会、赶集、识字扫盲等场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 E.严厉打击假币犯罪活动
4

现金投放的渠道主要有()。

  • A.居民储蓄存款支出
  • B.工资及对个人其他支出
  • C.采购支出
  • D.行政管理费支出
5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采取的统一货币的措施是()。

  • A.肃清国民党发行的货币
  • B.禁止金银计价流通
  • C.禁止外国货币流通
  • D.收兑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
6

我国古代铸币的防伪方法主要有()。

  • A.控制原料
  • B.提高铸币质量
  • C.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百姓认知
  • D.严刑峻法
7

中国古代纸币防伪方法有()。

  • A.使用专用纸张
  • B.使用先进的制版印刷工艺
  • C.使用复杂的图案和文字
  • D.使用密押和暗记
8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由()合并组建而成。

  • A.西北农民银行
  • B.北海银行
  • C.华北银行
  • D.冀南银行
9

金属货币的计量方法有()。

  • A.记重称量
  • B.计数
  • C.信息流量计量
  • D.以上都不是
10

金融机构直接办理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的操作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有关规定确定兑换标准
  • B.经复核、业务主管确认无误后,分券别按全额、半额使用专用袋密封,填制《金融机构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
  • C.兑换单》,加盖有关人员名章
  • D.无偿为持有人办理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业务
  • E.办理兑换的时候应该至少保证有两名以上业务人员在场
12

对特殊残缺、污损人民币剩余面积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指票面图案、文字、纸张能按原样连接的实物面积
  • B.包括与票面原样连接的炭化、变形部分
  • C.不能按原样连接的部分,不作为票面剩余面积计算
  • D.未被炭化或变形的面积都可作为有效剩余面积
13

残缺、污损人民币的持有人对金融机构的兑换结果有异议的情况下()。

  • A.经持有人要求,金融机构应出具认定证明并退回该残缺、污损人民币
  • B.中国人民银行应自申请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鉴定并出具鉴定书
  • C.持有人可持中国人民银行的鉴定书及可兑换的残缺、污损人民币到金融机构进行兑换
  • D.持有人可凭认定证明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请鉴定
14

以下关于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兑换办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按原面额全额兑换
  • B.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下,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按原面额的一半兑换
  • C.纸币呈正十字形缺少四分之一的,按原面额全额兑换
  • D.兑付额不足一分的,不予兑换;五分按半额兑换的,兑付二分
15

以下关于残缺污损人民币的兑换程序,说法正确的是()。

  • A.金融机构在办理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业务时,应向残缺、污损人民币持有人说明认定的兑换结果
  • B.不予兑换的残缺、污损人民币,由办理兑换业务的金融机构直接没收
  • C.对兑换的残缺、污损人民币硬币,金融机构应当面使用专用袋密封保管,并在袋外封签上加盖“兑换”戳记
  • D.残缺、污损人民币持有人同意金融机构认定结果的,对兑换的残缺、污损人民币纸币,金融机构应当面将带有本行行名的“全额”或“半额”戳记加盖在票面上
17

残缺、污损人民币是指票面()不宜再继续流通使用的人民币。

  • A.因自然磨损,外观、质地受损
  • B.因自然侵蚀,颜色变化,图案不清晰
  • C.防伪特征受损
  • D.纸币票面缺少面积小于20平方毫米的
18

印制人民币的企业和有关人员有下列()情形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

  • A.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质量标准和印制计划印制人民币的
  • B.未将合格的人民币产品全部解缴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的
  • C.未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将不合格的人民币产品全部销毁的
  • D.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对外提供印制人民币的特殊材料、技术、工艺或者专用设备等国家秘密的
  • E.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使用人民币图样的
20

《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是根据BC制定的。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21

不得流通的人民币指()。

  • A.不能兑换的残缺、污损的人民币
  • B.普通纪念币
  • C.停止流通的人民币
22

如持有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应当及时上交到()。

  • A.中国人民银行
  • B.公安机关
  • C.大型的收费站
  • D.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23

关于伪造、变造的人民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
  • B.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 C.禁止了解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 D.禁止走私、运输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 E.禁止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
24

人民币图样包括()。

  • A.现行流通人民币纸币完整图案
  • B.现行流通人民币纸币主景图案
  • C.贵金属纪念币图案
  • D.纪念钞完整图案
25

通过_____制作的假币伪造水平高,比较逼真,对社会的危害性最大

  • A.彩色复印机制版
  • B.电子扫描分色制版
  • C.照相制版
26

下列哪些是损害人民币的行为()。

  • A.故意毁损人民币
  • B.非法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
  • C.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宣传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币图样
  • D.装帧流通人民币和经营流通人民币
  • E.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损害人民币的行为
27

水印是在哪个生产过程中形成的?_____

  • A.油墨
  • B.造纸
  • C.制版
  • D.印刷
30

假币分类保管应当执行_____制度。

  • A.定期通报
  • B.双人复核
  • C.定期核对
  • D.领导汇报
31

安全线属于纸币哪方面的防伪技术_____

  • A.油墨
  • B.纸张
  • C.制版
  • D.印刷。
32

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对假币收缴鉴定实施监督管理。_____

  • A.中国人民银行
  • B.金融机构
  • C.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 D.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联合
34

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反假货币工作的近期目标是什么?_____

  • A.打击整治为纲,实施法律手段,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遏制制贩假币犯罪增长势头
  • B.以宣传教育为纲,树立防范意识,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提高社会公众主动识假防假技能
  • C.以宣传教育为纲,树立防范意识,利用四到五年时间,全面提高社会公众主动识假防假技能。
  • D.以群防群治为纲,坚持群众路线,利用七到八年的时间,在全社会范围内编织一张反假货币网络
35

我国反假货币工作的远期目标是什么?_____

  • A.打击整治为纲,实施法律手段,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遏制制贩假币犯罪增长 势头
  • B.以宣传教育为纲,树立防范意识,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提高社会公众主动识 假防假技能
  • C.以群防群治为纲,坚持群众路线,利用七到八年的时间,在全社会范围内编织一张反假货币网络。
36

我国反假货币工作的中期目标是哪一个?_____

  • A.打击整治为纲,实施法律手段,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遏制制贩假币犯罪增长势头
  • B.以宣传教育为纲,树立防范意识,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提高社会公众主动识假防假技能
  • C.以宣传教育为纲,树立防范意识,利用四到五年时间,全面提高社会公众主动识假防假技能。
  • D.以群防群治为纲,坚持群众路线,利用七到八年的时间,在全社会范围内编织一张反假货币网络。
37

为规范对假币收缴、鉴定行为,保护货币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了以下哪一部法律法规,自2003年7月1日施行。_____

  • A.《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40

以下哪部法律法规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共六章48条。这是建国50年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人民币管理的专门法规,是我国货币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金融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_____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 D.《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