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合规性
- B.安全性
- C.效益性
- D.借款人发展趋势
- A.信息技术故障
- B.外部服务中断
- C.人为破坏
- D.自然灾害
- A.资本金
- B.经营粮棉油企业的存款
- C.发行金融企业债券
- D.财政支农资金
- E.居民个人存款
- A.证账分管
- B.证印分管
- C.证款分管
- D.证押分管
- A.出售产品取得的收入
- B.购买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
- C.对外单位罚款所取得的收入
- D.出售材料取得的收入
- A.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 B.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
- C.吸收公司等各类法人机构的存款
- D.办理融资租赁业务
- A.包装费
- B.安装成本
- C.该固定资产增值税的进项税
- D.运输费
- A.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
- B.加工、手工、商业等个体经营贷款
- C.消费性贷款
- D.助学贷款
- A.复式记账
- B.设置账户
- C.财产清查
- D.编制会计报表
- A.确定单位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和债权、债务的实际余额
- B.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与账面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 C.调整账目,达到账实相符
- D.不断发现和解决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方面的问题
- A.依法合规经营,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经营状况良好
- B.有健全的外汇业务操作规程和风险管理制度
- C.有与开办外汇业务相适应的合格的外汇业务从业人员
- D.资本充足率达到20%
- E.净资产率达到50%
- F.申请开办前一年,利润率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有稳定的盈利预期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收入-费用=利润
- 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 D.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 A.地贷款利息
- B.保管费用
- C.轮换费用
- D.价差亏损的补贴方式及资金来源
- A.授信
- B.资产转移
- C.提供服务
- D.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关联交易。
- A.现金股利
- B.负债股利
- C.财产股利
- D.股票股利
- A.盘亏的固定资产
- B.出售的固定资产
- C.报废的固定资产
- D.毁损的固定资产
- 50
-
保理业务的分类( )
- A.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
- B.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
- C.单保理和双保理
- A.银行经营对象为货币资金,存款的此存彼取总有一定量的稳定余额
- B.商业银行在其流动资产中保持一定量的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
- C.银行的流动资产类同与工商企业的速动资产,其流动资产比率可参照工商企业的速动比率指标要求
- D.该比例反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情况
- A.主营业务利润
- B.营业利润
- C.利润总额
- D.净利润
- A.A-
- B.A
- C.A+
- D.A++
- A.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产生的销售款可以作为应收账款
- B.出租房屋产生的租金可以作为应收账款
- C.高速公路的收费权可以作为应收账款
- D.提供咨询服务产生的费用可以作为应收账款
- A.统一原则
- B.审慎原则
- C.适度原则
- D.预警原则
- A.单笔金额超过100万元(含)的自然人贷款
- B.单笔金额超过500万元(含)的自然人贷款
- C.超过2000万元(含)的企事业法人贷款
- D.超过5000万元(含)的企事业法人贷款
- A.递延资产就是长期投资
- B.冻结存款不属于银行资产
- C.银行负债按照承担义务的多少,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 D.银行的长期负债包括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 E.银行的流动负债包括将在一年内到期的定期存款
- 58
-
财产清查的程序包括()。
- A.准备阶段
- B.清查阶段
- C.账务处理阶段
- D.总结阶段
- 59
-
项目投资规模包括( )。
- A.银行贷款
- B.资本金
- C.发行债券
- D.其他资金来源
- A.中央储备粮贷款(含轮换贷款)
- B.地方储备粮贷款(含轮换贷款)
- C.调控粮油贷款等政策指令性贷款
- D.收购贷款、粮食调销贷款等政策指导性贷款
- A.董事人数不足本法规定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三分之二时
- B.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时
- C.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
- D.董事会认为必要时
- E.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 A.组织机构及人员
- B.制度建设
- C.系统保障和数据标准
- D.数据的报送、应用和存储
- A.合规经营类
- B.风险管理类
- C.经营效益类
- D.社会责任类
- A.薪酬机制与银行公司治理要求相统一
- B.薪酬激励与银行竞争能力及银行持续能力建设相兼顾
- C.薪酬水平与风险戍本调整后的经营业绩相适应
- D.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协调
- A.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 B.商业票据
- C.国库券
- D.支票
- E.政府债券
- A.逐一清点法
- B.技术推算盘点法
- C.核对账目法
- D.实地盘点法
- 6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业银行在选择用作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质物时,要从该项知识产权的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权属清晰性、经济价值、市场交易可行性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估。但不可听取中介机构、外部专家等提供的外部意见。
- B.商业银行要根据尽职调查掌握的借款人、出质人和出质知识产权的情况决定采用知识产权单一担保或组合担保。组合担保方式下,由第三人为借款人提供保证的,商业银行不可以优先接受与借款人所属知识产权相关的同业联盟或同业协会的成员作为保证人。
- C.商业银行决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期限时,要考虑各类知识产权的有效期限及其价值变动规律,以短期贷款为主。贷款期限较长的,商业银行在贷款期间要加强对出质知识产权价值变化的跟踪监测,必要时可依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或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充担保。
- D.商业银行要根据出质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出质人的经营管理能力、知识产权的流通性、价值稳定性、是否组合担保等因素,并结合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审慎确定知识产权的最高质押率。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要采用无差异化的质押率。
- A.6天
- B.7天
- C.8天
- D.9天
- A.购买力测评
- B.压力测评
- C.风险承受能力测评
- D.风险压力测评
- A.资产管理账户
- B.资产信托账户
- C.资产处置公司
- D.资产租赁公司
- A.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 B.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C.处置固定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 D.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A.监事会
- B.董事会
- C.总行
- D.分行
- A.虚名制
- B.实名制
- C.内部管理
- D.操作规程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A.各业务条线的总收入
- B.各业务条线的净利息收入
- C.主营业务条线的总收入
- D.主营业务条线的净利息收入
- A.10.5%
- B.8.5%
- C.8%
- D.6%
- A.应交税费
- B.其他应付款
- C.应付职工薪酬
- D.银行存款
- A.10
- B.5日
- C.15日
- A.20%
- B.30%
- C.40%
- D.50%
- A.现金付款凭证
- B.现金收款凭证
- C.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 D.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 A.商业信用;
- B.国家信用;
- C.民间信用;
- D.银行信用;
- A.5
- B.7
- C.10
- D.14
- A.全面完整
- B.相关可比
- C.真实可靠
- D.节约成本
- A.1
- B.2
- C.3
- D.4
- A.3人以上(含3人)
- B.5人以上(含5人)
- C.7人以上(含7人)
- D.9人以上(含9人)
- A.应当
- B.可以
- C.不应当
- D.不可以
- A.3日
- B.5日
- C.10日
- D.15日
- A.零存整取
- B.整存零取
- C.整存整取
- D.定活两便
- A.政策指令性贷款
- B.粮棉油市场化收购贷款
- C.国定贫困县政策性贷款
- D.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
- A.15
- B.30
- C.45
- D.60
- A.协议抵债
- B.法院、仲裁机构裁决抵债
- C.评估抵债
- D.法院调解
- A.40.2
- B.40.4
- C.80.3
- D.81.6
- A.提前清偿债务
- B.提存
- C.提前抵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 D.清偿债务和提存
- A.企业存款
- B.储蓄存款
- C.应付拆借利息
- D.拟向中央银行借入的再贷款1亿元
- A.贷款平均利率
- B.生息资产利率
- C.存贷款利差
- D.流动性贷款利率
- A.发放股票股利
- B.应付账款获得债权人豁免
- C.以本年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 D.注销库存股
- A.行长负责制
- B.有限风险
- C.名单制
- D.集中制
- A.1.25倍
- B.12.5%
- C.12.5倍
- D.1.25%
- A.符合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属于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的企业法人
- B.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 C.自身现金流90%覆盖贷款本息,且各债权银行对融资平台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
- D.存量贷款的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已整改合格;诚信经营,无违约记录,可持续独立发展。
- A.短期贷款与短期存款
- B.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存款
- C.各项存款与各项贷款
- D.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