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拟任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如果发现曾有该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四种类型”的违法犯罪者,提出了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更加严格的规定,不让其永远担任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4
-
合同生效的要件()。
- A.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B.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 C.合同标的合法,即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 D.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 A.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 B.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 C.买卖、代理买卖外汇
- D.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 A.风险管理理念
- B.风险模型
- C.制度
- D.知识
- E.内部控制
- A.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 B.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C.不构成犯罪的,给予经济处罚
- D.处以五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 A.经济资本是银行应当为未来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持有的资本金
- B.经济资本应与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水平成负相关
- C.商业银行会计资本的数量应该不小于经济资本的数量
- D.经济资本是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的媒介
- E.监管资本有向经济资本分离的趋势
- A.开发风险计量模型
- B.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 C.监测各种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 D.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
- E.调整高风险授信限额
- A.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商业银行
- B.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
- C.企业集团的担保公司
- D.同受国家控制的所有企业
- E.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控制关系的企业
- A.存款准备金率
- B.税率
- C.中央银行再贷款
- D.公开市场操作
- E.贷款规模
- A.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 B.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 C.合同是双方或者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 D.合同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 43
-
下列属于票据债务人的是
- A.出票人
- B.背书人
- C.承兑人
- D.保证人
- A.忠于职守
- B.依法办事
- C.公正廉洁
- D.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
- A.降低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 B.降低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 C.公开市场业务买入国债
- D.向商业银行卖出国债
- E.以上四项都对
- A.快速增长的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市场大宗融资
- B.市场上出现关于商业银行的负面传言
- C.银行所发行的股票价格下跌
- D.银行所发行的可流通债券的买卖差价减小
- E.融资交易对手开始要求抵(质)押物且不愿提供中长期融资
- A.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或二年内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
- B.监管严重失职,致使内部控制严重失效,从而引发案件的
- C.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违法违规操作,发生案件的
- D.案发后,瞒报或故意漏报、迟报、错报案件信息的
- A.谈话
- B.考察
- C.考试
- D.审计
- A.权益资本
- B.公开储备
- C.重估储备
- D.普通贷款储备
- E.混合型债务工具
- A.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
- B.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的,法院不予支持
- C.出质人以间接占有的财产出质的,质押合同自书面通知送达占有人时视为移交
- D.占有人收到出质通知后,仍接受出质人的指示处分出质财产的,该行为无效
- A.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 B.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 D.显失公平的合同
- A.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 B.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 C.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D.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 A.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的批准文件
- B.金融机构介绍信
- C.领取许可证人员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
- D.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要求的其他资料
- A.一个月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5%
- B.在国内外二级市场上可随时变现的债券投资(不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5%
- C.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剔除其中的不良资产)×5%
- D.其他一个月内到期的可变现资产×5%
- A.公司治理
- B.内部控制
- C.风险管理
- D.企业文化
- A.被拒绝承兑、付款的票据种类及其主要记载事项
- B.拒绝承兑、付款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 C.拒绝承兑、付款的时间
- D.拒绝承兑人、拒绝付款人的签章
- A.风险对冲只可以管理非系统风险
- B.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
- C.风险规避是指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 D.根据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原理,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是全面的,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国家的借款人
- E.风险规避策略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不宜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导风险管理策略
- 58
-
下列哪些财产受法律保护。
- A.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
- B.犯罪分子的非法所得
- C.社会团体依法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
- D.出租房屋所得租金
- A.盈利水平
- B.产品业务的风险水平
- C.资产负债结构
- D.资产负债质量
- E.高官层人事更替
- A.利率
- B.税收
- C.政府购买
- D.货币供给量
- E.价格总水平
- A.综合评分85分(含)以上为“绿牌”
- B.综合评分70分(含)以上85分以下为“黄牌”
- C.综合评分70分以下为“红牌”
- D.综合评分60分以下为“黑牌”
- A.标准法
- B.替代标准法
- C.高级计量法
- D.一般计量法
- A.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的要约
- B.要约人明示不可撤销的要约
- C.已经到达受要约人但受要约人尚未承诺的要约
- D.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不可撤销,并且为履约做了准备的要约
- A.附属于贷款合同法律关系的保证合同法律关系
- B.附属于贷款合同法律关系的抵押合同法律关系
- C.委托贷款合同法律关系
- D.贷款合同法律关系
- A.因不可抗力造成违法违规的
- B.案发时主动反映、举报相关线索的
- C.受他人暴力胁迫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
- D.自查发现、主动揭露案件的
- A.市场
- B.操作
- C.法律
- D.声誉
- A.感知风险和检测风险
- B.计量风险和分析风险
- C.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 D.计量风险和监控风险
- 68
-
投资基金的优势是()。
- A.投资组合
- B.分散风险
- C.专家理财
- D.规模经济效益
- A.国际金融公司信贷
- B.国际开发协会信贷
- C.出口信贷
- D.亚洲开发银行信贷
- A.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 B.不承担责任
- C.承担50%的责任
- D.根据情况承担部分责任
- A.区域、行业、担保方式
- B.区域、贷款品种、担保方式
- C.行业、贷款品种、担保方式
- D.区域、行业、贷款品种
- A.抵押合同有效
- B.主债权诉讼时效
- C.主债权合同有效
- D.和都对
- A.自愿原则
- B.合法原则
- C.诚实信用原则
- D.协商原则
- A.5%
- B.10%
- C.15%
- D.20%
- A.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 B.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不需要经债权人同意
- C.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任何条件下不得撤销
- D.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可以撤销
- A.董事会
- B.股东大会
- C.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 D.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 A.1年
- B.3年
- C.2年
- D.4年
- A.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 B.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罚款
- C.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 D.处三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 A.三个月
- B.六个月
- C.一年
- D.两年
- A.医疗
- B.养老
- C.失业
- A.国际结算系统
- B.储蓄系统
- C.信用卡系统
- D.互联网上下载的相关数据
- A.飞机
- B.土地
- C.房屋
- D.汽车
- A.当事人有违反合同的行为
- B.违反合同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
- C.违约行为和损失事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 D.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但未造成对方损失
- A.法律风险
- B.政策风险
- C.操作风险
- D.策略风险
- A.乙犯有受贿罪
- B.乙犯有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 C.乙犯有渎职罪
- D.乙情节显著轻微,不属于犯罪
- A.1个月内
- B.3个月内
- C.6个月内
- D.1年内
- A.低于85分
- B.低于80分
- C.低于70分
- D.低于60分
- A.5个
- B.10个
- C.30个
- D.45个
- A.领导干部
- B.党员领导干部
- C.干部
- A.5000元
- B.1万元
- C.3万元
- D.5万元
- A.副董事长
- B.董事会成员
- C.副监事长
- D.独立董事
- A.表明“保证”的字样,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保证人签章
- B.表明“保证”的字样,保证人名称和住所,保证日期,保证人签章
- C.表明“保证”的字样,保证人名称和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
- D.表明“保证”的字样,保证人名称和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保证人签章
- A.1
- B.3
- C.5
- D.6
- A.平等、自愿、公平、公正
- B.平等、自愿、公平、互惠互利
- C.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
- D.平等、自愿、公平、为客户保密
- A.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使用理财资金直接购买信贷资产
- B.信贷资产转出方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完全转移给转入方后,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内终止确认该项信贷资产
- C.转入方应当在表外确认该项信贷资产,作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
- D.信贷资产转入方应当与信贷资产的借款方重新签订协议,确认变更后的债权债务关系
- A.20%
- B.50%
- C.80%
- D.100%
- A.5-19
- B.1-3
- C.5-10
- D.3-13
- A.高度集权
- B.层级分明
- C.讲求效率
- D.全行系统垂直管理
- 99
-
票据的非基本当事人有
- A.受让人、背书人、保证人
- B.背书人、保证人
- C.承兑人、背书人
- D.受让人、保证人
- A.贷款
- B.存款
- C.投资
- D.票据
- A.风险管理
- B.经营目标
- C.内部控制
- D.案件防控
- A.票据责任
- B.民事责任
- C.经济责任
- D.刑事责任
- A.二十万元
- B.三十万元
- C.四十万元
- D.五十万元
- 104
-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是指:()
- A.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风险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 B.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风险资产的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 C.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风险资产的非预期损失和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
- D.以上都不对
- 105
-
()不是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特征。
- A.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 B.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
- C.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 D.全程的风险识别过程
- 106
-
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日期是:( )
- A.股东全部缴纳出资之日
- B.法定验资机构验资之日
- C.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 D.分公司设立之日
- A.民事处分
- B.经济处罚
- C.刑事责任
- D.纪律处分
- A.人民银行
- B.国家财政部
- C.国家统计局
- D.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
- A.贷款
- B.购买证券
- C.投资工业企业
- D.投资房地产
- A.真实票据论
- B.转换能力理论
- C.存款理论
- D.预期收入理论
- A.机构准入与银行轮岗轮调和强制休假制度挂钩
- B.机构准入与银行人力资源配置水平挂钩
- C.机构准入,业务准入、高管准入与干部和员工职业操守教育培训挂钩
- D.实施对总行管理部门和分支行负责人诚勉谈话机制,并与岗位任职挂钩
- A.一次
- B.两次
- C.三次
- D.五次
- A.个人账户
- B.对公结算账户
- C.存款账户
- A.《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 B.《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 C.《巴塞尔资本协议》
- D.以上都不是
- A.单一客户风险限额
- B.组合风险限额
- C.集团客户风险限额
- D.以上均不对
- A.公司和个人
- B.公司
- C.机构
- D.法人
- E.自然人
- A.中资商业银行
- B.外商独资银行
- C.中外合资银行
- D.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 118
-
以下属于无效合同的有()。
-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B.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 C.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
- D.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 119
-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银行监管的目的是从宏观的角度代表存款人的利益监督银行的行为
- B.实现最优的监管需要完善的规则,除了最低资本金安排改变银行的风险行为外,还需要关注银行过度承担风险
- C.信用风险始终是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影响银行业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
- D.贷款新规通过加强贷款支付的管理,增加挪用贷款的操作成本,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提升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控制的能力
- A.按照抵押物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 B.按照合同生效时间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 C.按起诉时间先后清偿
- D.统一按债权比例清偿
- A.公司债券
- B.股票
- C.政府债券
- D.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 A.这属于结算风险的一种
- B.这是操作风险的表现
- C.这会造成交易成本上升
- D.可能引发信用风险
- A.专户管理
- B.一般户管理
- C.基本户管理
- D.特殊项目管理
- 124
-
下列哪项只归国家所有?
- A.文物
- B.野生动物
- C.城市的土地
- D.城市郊区的土地
- A.国民生产总值
- B.国内生产总值
-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 A.20万元及20万元以上
- B.50万元及50万元以上
- C.100万元及100万元以上
- D.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
- A.50%
- B.60%
- C.70%
- D.80%
- A.合约
- B.契约
- C.合同
- A.企事业单位
- B.企业
- C.单位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10日
- B.15日
- C.20日
- D.30日
- A.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可以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 B.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 C.股东应就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期满30日未答复的,视为不同意转让
- D.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 A.任命制
- B.任职资格
- C.组织人事
- D.任命制和任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