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B.没有违法所得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C.情节严重的并吊销卖方、出租方、出借方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 E.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给予警告
- B.责令改正
- C.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二倍至五倍的罚款
- D.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E.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书
- A.没收药品和违法所得
- B.并处违法制售药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 C.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 E.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假药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予以没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假药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也要进行处罚
- A.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
- B.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容器
- C.药品的外包装、容器材料
- D.生产药品所需的原料
- E.生产药品所需的辅料
- 20
-
下列属于劣药的是( )。
- A.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 B.未标明或者更改有效期、生产批号的
- C.药品成分含量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 D.变质的
- E.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 A.没收药品和违法所得
- B.并处违法制售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C.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或者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 E.对生产者专门用于生产劣药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予以没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劣药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也要进行处罚
- A.依法予以取缔
- B.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
- C.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 D.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 E.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A.药品广告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
- B.不得利用国家机关、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或者专家、学者、医师、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
- C.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
- D.非药品广告不得涉及药品的宣传
- E.药品广告必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 A.药品定价方式包括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 B.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药品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提价
- C.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应按公平、合理、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的原则制定价格
- D.实行市场调节价药品依据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和社会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和调整
- E.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所用药品的价格清单
- A.供货单位、数量、购货日期
- B.品名、规格、批准文号
- C.生产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
- D.质量状况、验收结论、验收人
-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新闻出版主管部门
- D.质量监督部门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B.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税务管理部门
- D.物价管理部门
- A.处方药
- B.非处方药
- C.甲类非处方药
- D.乙类非处方药
- A.质量管理或检验机构
- B.业务
- C.采购
- D.销售
- A.1年
- B.2年
- C.半年
- D.3年
- A.红色OTC
- B.绿色OTC
- C.蓝色OTC
- D.黑色OCT
- A.红色OTC
- B.绿色OTC
- C.蓝色OTC
- D.黑色OCT
- A.处方药
- B.非处方药
- C.甲类非处方药
- D.乙类非处方药
- A.《药品生产许可证》
- B.《药品经营许可证》
- C.《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 D.《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 A.2007年8月
- B.2007年8月11日
- C.2007年8月10日
- D.2007年8月9日
- A.中药材、中药饮片
- B.化学原料药
- C.血清、疫苗
- D.药包材、医疗器械
- A.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家药典委员会
- 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D.国家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 A.药品监督管理局
- B.国家药典委员会
- 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D.司法部门
-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家药典委员会
- 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D.国家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B.国家药典委员会
- C.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D.国家技术监督管理部门
- A.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
- B.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
- C.超过有效期的
- D.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 A.2001年2月28日
- B.2001年6月1日
- C.2001年7月1日
- D.2001年12月1日
- A.当年度内可继续生产销售
- B.已经生产的,可以继续在效期内销售
- C.不得继续生产、销售
- D.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销毁
- A.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 B.临床、科研需要而市场上没有的品种
- C.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或供应不足的品种
- D.临床,科研需要而市场上无供应或供应不足的品种
- A.国家医药管理局
- B.国家药品管理局
- C.国家药品监督局
- 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A.二倍以下
- B.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 C.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 D.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 A.二倍以下
- B.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 C.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 D.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 A.二倍以下
- B.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 C.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 D.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 49
-
对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几倍的罚款 ( )。
- A.二倍以下
- B.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 C.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 D.三倍以上五倍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