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
- B.解除保险合同。
- C.只能解除保险合同,不能要求增加保险费。
- D.只能要求增加保险费,不能解除保险合同。
- A.分立
- B.合并
- C.依法撤销
- D.破产
- A.筹建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其中说明筹建电话销售中心是否符合所规定的开业标准;
- B.电话销售系统建设报告,包括计算机配置、应用系统、网络建设情况等;
- C.拟任电话销售中心负责人的简历及有关证明;
- D.拟设机构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 E.消防证明或者已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消防安全的书面承诺;
- F.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 A.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
- B.总公司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和审计责任人;
- C.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
- D.支公司、营业部经理;
- E.与上述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相同职权的管理人员;
- A.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 B.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
- C.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
- D.吸收公众存款等业务;
- A.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
- B.定期风险计量结果;
- C.风险应对方案执行情况;
- D.风险容忍度的评估情况;
- A.审议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政策和工作制度;
- B.审议公司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 C.审议公司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
- D.审议公司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
- E.审议公司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 F.其他相关职责;
- A.擅自授权分支机构开办互联网保险业务的;
- B.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的;
- C.发生交易数据丢失或客户信息泄露,造成不良后果的;
- D.未按照本办法规定披露信息或做出提示,进行误导宣传的;
- E.违反本办法关于经营区域、费用支付等有关规定的;
- F.不具备本办法规定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条件的;
- A.负有间接管理责任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间接责任人事前发现了销售误导行为并履行了相应职责,如采取措施纠正和制止违规行为、提出反对意见,或者主动向上级机关、监管部门反映、举报违规问题等。
- B.发生因销售误导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后采取措施主动平息事件,积极化解纠纷,有效控制事态恶化,降低或消除负面影响的。
- C.因销售误导问题受到监管部门监管谈话、监管函、其他监管措施或者行政处罚,未及时整改或者整改不力,导致销售误导问题反复发生的;
- D.有其他可从轻、减轻或免于责任追究事项的。
- A.3个工作日
- B.5个工作日
- C.7个工作日
- D.10个工作日
- A.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救济;
- B.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依法接受其人寿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提供救济;
- C.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依法接受其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提供救济;
- D.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 A.履行保险责任
- B.部分履行保险责任
- C.不履行保险责任
- D.与被保险人协商是否履行保险责任
- A.多层管理
- B.动态管理
- C.积极管理
- D.保险风险
- A.这种合作模式在法律上没有限制。
- B.保户对保险公司如何保持公平和客观性方面不存在质疑。
- C.保险公司能够有效控制被保险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 D.保险公司参与医疗机构管理的模式不受数量和规模限制。
- A.三年,八年
- B.五年,十年
- C.五年,八年
- D.三年,十年
- A.12
- B.36
- C.24
- D.48
- A.城镇职工;在职职工及退休人员
- B.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
- C.城乡居民;未成年人及中小学生
- D.城乡居民;其他居民
- A.3日
- B.5日
- C.10日
- D.15日
- A.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为被保险人提供终身的保障
- B.终身保障有两种形式
- C.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都含有身故保险责任。
- D.终身重大疾病保险相对定期重大疾病保险,费率较低。
- A.记过
- B.警告
- C.记大过
- D.降级(职)
- A.社会管理
- B.居民风险管理
- C.健康管理
- D.信用管理
- A.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
- B.检查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
- C.门诊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
- D.工伤保险、疾病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
- A.3
- B.5
- C.10
- D.15
- A.责任保险
- B.食品保险
- C.指数险
- D.价格险
- A.记过
- B.警告
- C.记大过
- D.撤职
- A.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
- B.进行多种形式的售前客户服务;
- C.泄露在业务活动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
- D.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
- A.3年,5年
- B.5年,10年
- C.5年,8年
- D.3年,8年
- A.3年
- B.5年
- C.6年
- D.7年
- A.费用率
- B.利息率
- C.伤残率
- D.保险金额损失率
- A.稽核报告
- B.审计报告
- C.稽核审计报告
- D.财务审计报告
- A.8%;4000元/人
- B.5%;3500元/人
- C.5%;3000元/人
- D.10%;4000元/人
- A.洗钱金额的大小不同
- B.社会危害的大小不同
- C.洗钱次数的多少不同
- D.洗钱的手段不同
- A.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必须基于已经向被保险人进行了赔偿。
- B.保险人必须在赔偿金额范围内行使代位求偿权。
- C.保险人进行代位求偿后,被保险人不得再向第三者进行追偿。
- D.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取得损害赔偿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时,可以相应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已取得的赔偿金额。
- A.破产
- B.解散
- C.整顿
- D.清算
- A.审计部门
- B.风险管理部门
- C.资产管理部门
- D.监事会
- A.一个月
- B.两个月
- C.三个月
- D.六个月
- A.普通意外伤害险
- B.家庭财产保险
- C.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 D.终身寿险
- A.6个月
- B.3个月
- C.2个月
- D.1个月
- A.监事会
- B.监事长
- C.董事会
- D.董事长
- A.4%,3000元/人
- B.4%,2500元/人
- C.5.5%,3500元/人
- D.5%,35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