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产品的特点和可能对人体或财产造成损害的风险的大小
- B.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 C.被保险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 D.承保的区域范围
- E.赔偿限额的高低
- A.投标保证保险
- B.履约保证保险
- C.预付款保证保险
- D.完工保证保险
- E.维修保证保险
- A.雇主责任保险
- B.产品责任保险
- C.公众责任保险
- D.核电站责任保险
- E.职业责任保险
- A.被保险人根据法律或雇佣合同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 B.雇员因所从事的工作而患有职业病并导致人身伤残、死亡的经济赔偿责任
- C.被保险人依法应当承担的雇员的医药费用
- D.社会保险人对其承包人的雇员所负的经济赔偿责任
- E.应支付的相关法律费用
- A.每次责任事故或同一原因引起的一系列责任事故的赔偿限额
- B.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 C.保险期内累计的赔偿限额
- D.累计的人身伤害赔偿限额
- E.保险人将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两者合成一个限额
- A.职业种类
- B.业务数量
- C.被保险人的专业技术水平
- D.被保险人的历史记录
- E.赔偿限额
- A.赔偿用户更换或修理不合格或有质量缺陷产品的损失和费用
- B.赔偿用户因产品质量不符合使用标准而丧失使用价值的损失及由此引起的额外费用
- C.赔偿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的人身伤害
- D.赔偿用户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精神损失
- E.被保险人根据法院判决或有关行政当局的命令,招回、更换或修理已投放市场的质量有严重缺陷产品造成用户的损失及费用
- A.赔偿限额的高低
- B.承保区域范围的大小
- C.被保险人的以往事故记录
- D.法律对损害赔偿责任的限定
- E.被保险人的业务性质
- A.其保险金额一般以被保险人的购货发票金额或修理费收据金额来确定
- B.其费率厘定应综合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产品制造者、销售者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情况
- C.其费率的厘定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 D.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业务在承保时必须以投保企业的信誉好、产品质量高而且稳定为承保条件
- E.对产品因内在质量缺陷,在使用中发生的产品本身损坏时,保险人应在保险条款约定的保险金额内按实际损失额赔付
- A.80万元、320万元、160万元、40万元
- B.320万元、80万元、40万元、160万元
- C.40万元、160万元、320万元、80万元
- D.40万元、80万元、160万元、320万元
- A.其承保的是信用风险,而不是物质风险
- B.其涉及保险人、权力人和义务人三方的利益关系
- C.从理论上讲,保险人经营信用保证业务所收取的保险费实际上是担保服务费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风险分摊金
- D.其保险费率涉及政治、经济和个人品德因素
- E.其保险费率的精算相对来说较简单
- A.15%
- B.5%
- C.10%
- D.8%
- A.基本险和综合险
- B.全损险和一切险
- C.基本险和一切险
- D.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
- A.期内索赔式
- B.期内发生式
- A.3年
- B.2年
- C.1年
- D.6个月
- A.20%
- B.15%
- C.5%
- D.10%
- A.70%
- B.60%
- C.50%
- D.40%
- A.50%
- B.20%
- C.30%
- D.40%
- A.20%
- B.15%
- C.5%
- D.10%
- A.3000元
- B.3500元
- C.4000元
- D.5000元
- A.5%
- B.10%
- C.15%
- D.20%
- A.3000
- B.5000
- C.8000
- D.10000
- A.1.38倍
- B.1.62倍
- C.1.8倍
- D.2.0倍
- A.360天
- B.720天
- C.1095天
- D.1460天
- A.100万元—800万元
- B.50万元—500万元
- C.150万元—1000万元
- D.120万元—1500万元
- A.10%
- B.5%
- C.3%
- D.8%
- A.72小时
- B.36小时
- C.24小时
- D.48小时
- A.10%—20%
- B.20%—30%
- C.30%—45%
- D.40%—60%
- A.3500元
- B.5000元
- C.6000元
- D.8000元
- A.0.8% 1.2% 1.6%
- B.0.9% 1.2% 1.5%
- C.1.0% 1.4% 1.6%
- D.0.6% 1.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