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准确度
- A.判断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标准的限量规定
- B.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 C.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 D.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 E.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 7
-
检测限
- A.判断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标准的限量规定
- B.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 C.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 D.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 E.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 8
-
专属性
- A.判断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标准的限量规定
- B.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 C.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 D.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 E.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 9
-
澄清度检查法
- A.不溶性杂质
- B.遇硫酸易炭化的杂质
- C.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 D.有色杂质
- E.硫酸盐杂质
- 10
-
精密度
- A.判断药物的纯度是否符合标准的限量规定
- B.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 C.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 D.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 E.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能力
- 11
-
易炭化物检查法
- A.不溶性杂质
- B.遇硫酸易炭化的杂质
- C.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 D.有色杂质
- E.硫酸盐杂质
- 12
-
溶液颜色检查法
- A.不溶性杂质
- B.遇硫酸易炭化的杂质
- C.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 D.有色杂质
- E.硫酸盐杂质
- 13
-
干燥失重测定法
- A.不溶性杂质
- B.遇硫酸易炭化的杂质
- C.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 D.有色杂质
- E.硫酸盐杂质
- A.50ml中50~80μg
- B.50ml中.1~0.5mg
- C.50ml中10~50μg
- D.27ml中10~20μg
- E.2μg
- A.50ml中50~80μg
- B.50ml中0.1~0.5mg
- C.50ml中10~50μg
- D.27ml中10~20μg
- E.2μg
- A.50ml中50~80μg
- B.50ml中0.1~0.5mg
- C.50ml中10~50μg
- D.27ml中10~20μg
- E.2μg
- A.50ml中50~80μg
- B.50ml中0.1~0.5mg
- C.50ml中10~50μg
- D.27ml中10~20μg
- E.2μg
- 18
-
氯化物的检查
- A.硝酸银试液
- B.硫化钠试液
- C.硫代乙酰胺试液
- D.硫氰酸铵试液
- E.氯化钡试液
- 19
-
铁盐的检查
- A.硝酸银试液
- B.硫化钠试液
- C.硫代乙酰胺试液
- D.硫氰酸铵试液
- E.氯化钡试液
- 20
-
磺胺甲唑中重金属的检查
- A.硝酸银试液
- B.硫化钠试液
- C.硫代乙酰胺试液
- D.硫氰酸铵试液
- E.氯化钡试液
- A.银量法
- B.溴量法
- 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D.高效液相色谱法
- A.纸色谱法
- B.薄层色谱法
- C.紫外分光光度法
- D.高效液相色谱法
- A.紫红色
- B.紫堇色
- C.赭色沉淀
- D.米黄色沉淀
- A.酸性PH中提取
- B.近中性PH中提取
- C.弱碱性PH中提取
- D.碱性PH中提取
- A.水-乙醇
- B.水-甲醇
- C.水-乙醚
- D.水-氯仿
- A.样品的采集
- B.样品的贮存
- C.样品的制备
- D.样品的分析
- A.1ml
- B.1~2ml
- C.1~3ml
- D.2ml
- A.微孔滤膜法依法检查
- B.硫代乙酰胺法(纳氏比色管观察)
- C.采用硫化钠显色(纳氏比色管观察)
- D.采用H2S显色(纳氏比色管观察)
- E.采用古蔡法
- 29
-
唾液的PH约在()
- A.6.9±0.5
- B.6.0±0.5
- C.6.9±0.1
- D.4.0±0.5
- A.重金属
- B.淀粉
- C.硫酸盐
- D.砷盐
- E.糊精
- A.注射液的装量检查
- B.注射液的澄明度检查
- C.注射液的无菌检查
- D.pH值检查
- E.注射剂中防腐剂使用量的检查
- A.影响药物的测定的准确度
- B.影响药物的测定的选择性
- C.影响药物的测定的灵敏度
- D.影响药物的纯度水平
- E.以上都不对。
- A.精密度
- B.耐用性
- C.准确度
- D.线性
- E.范围
- A.脂肪族伯胺
- B.芳香伯胺
- C.酚羟基
- D.硝基
- E.三甲氨基
- A.甲醛-硫酸反应
- B.二硝基氯苯反应
- C.遇氧化剂如硫酸等发生的氧化反应
- D.氯离子的反应
- E.硫酸-荧光反应
- 36
-
异烟肼的测定方法是()
- A.氧化还原滴定法
- B.直接滴定法
- C.高效液相色谱法
- D.非水溶液滴定法
- E.紫外分光光度法
- A.硫色素反应
- B.三氯化锑反应
- C.与硝酸银反应
- D.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
- E.麦芽酚反应
- A.脂肪族伯胺
- B.芳香伯胺
- C.酚羟基
- D.硝基
- E.三甲氨基
- A.黄体酮
- B.苯甲酸雌二醇
- C.雌二醇
- D.甲睾酮
- E.氢化可的松
- A.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
- B.GC法
- C.非水溶液滴定
- D.异烟肼比色法
- E.Kober反应比色法
- A.水
- B.环己烷
- C.甲醇
- D.丙醇
- E.异丙醇
- A.维生素E
- B.尼可刹米
- C.维生素A
- D.氨苄西林
- E.异烟肼
- A.静态常规检验
- B.动态分析监控
- C.药品检验的目的
- D.药物纯度控制
- E.药品有效成分的测定
- A.异烟肼
- B.尼可刹米
- C.氯丙嗪
- D.地西泮
- E.奥沙西泮
- A.静态常规检验
- B.动态分析监控
- C.药品检验的目的
- D.药物纯度控制
- E.药品有效成分的测定
- A.氧化后测定
- B.直接容量法测定
- C.比色法测定
- D.灼烧后测定
- E.重量法测定
- A.甲醇和丙酮
- B.游离肼
- C.硒
- D.对氨酚基
- E.对氨基苯甲酸
- A.HPLC法
- B.CG法
- C.荧光分光光度法
- D.UV法
- E.比色法
- A.直接测定法
- B.汞齐化测定法
- C.碱性.酸性还原后测定法
- D.碱性氧化后测定法
- 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A.1
- B.2
- C.3
- D.4
- 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