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毛利率
- B.应收帐款周转率
- C.存货周转率
- D.流动比率
- A.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 B.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 C.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 D.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 A.大额或关键项目
- B.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
- C.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
- D.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 A.抽查收款凭证
- B.函证银行存款
- C.抽查付款凭证
- D.监盘库存现金
- A.监盘的时间
- B.监盘的数量
- C.监盘的人员
- D.监盘项目的选取
- A.投资计划的审批授权控制
- B.投资业务的职责分工控制
- C.投资资产的安全保护控
- D.投资资产的定期盘点控制
- A.所有订货单应经采购部门及有关部门批准,其副本应及时提交财会部门
- B.现购业务必须经财会部门批准后方可支付价款
- C.收到购货发票后,应立即送采购部门与订货单、验收单核对相符合
- D.采用总价法记录现金折扣,并严格复核是否发生折扣损失
- A.获取或编制财务费用明细表
- B.检查利息支出明细账
- C.检查汇兑损失明细账
- D.检查财务费用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 A.不得单独计算盈亏
- B.不得单独编制会计报表
- C.不能在银行开设帐户
- D.不能单独进行债权债务核算
- A.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
- B.计提的累计金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 C.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应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
- D.非公司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
- A.借:库存现金
- B.借:管理费用
- C.贷:贷处理财产损益
- D.贷:其他应收款
- A.经营性租出的
- B.管理费用使用的
- C.未使用,但应计提折旧的
- D.销售部门使用的
- A.保留意见
- B.否定意见
- C.无法表示意见
- D.B或C
- A.顾客提出订单要求
- B.向顾客提供商品或劳务
- C.函证
- D.抽查
- A.根据问题的性质确定采取的方式,只有非常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才向客户提出
- B.在审计业务完成后,以管理建议书的形式反映
- C.因为内部控制不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不对此进行说明
- D.随时向客户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并交换意见
- A.股本
- B.实收资本
- C.资本公积
- D.盈余公积
- A.银行对账单
- B.购货发票
- C.保险单
- D.销售发票
- A.审计建议书
- B.审计资料
- C.审计证据
- D.审计约定书
- A.管理机构错报风险是因错误使用审计程序产生的
- B.重大错报风险是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 C.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务报表审计而存在
- A.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比2008年度下降了10%,甲公司从2009年1月开始将主要原材料的日常储备量增加了20%
- B.甲公司主要产品在2009年度市场需求稳定且盈利,但平均销售价格与2008年度相比有所下降,并且甲公司预期销售价格将继续下降
- C.甲公司在2009年第4季度接到一笔巨额订单,订货数量相当于甲公司月产能的120%,交货日期为2010年1月1日
- D.从2009年6月开始,甲公司将部分产品针对主要销售客户的营销方式由原先的买断模式改为代销模式
- A.同向变动关系
- B.反向变动关系
- C.有时呈同向变动关系
- D.不明显的关系
- A.详式审计报告
- B.一般审计报告
- C.非公布目的的审计报告
- D.标准审计报告
- A.统计抽样取得的证据证明力更强
- B.可以定量控制抽样风险
- C.统计抽样不需要职业判断
- D.统计抽样不存在非抽样风险
- A.管理费用
- B.销售费用
- C.财务费用
- D.主营业务收入
- A.运输费
- B.装卸费
- C.保险费
- D.采购人员差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