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肠道病毒71型(EV71)
- B.柯萨奇病毒B组的16型(CoxB16)
- C.肠道病毒78型(EV78)
- D.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
- E.肠道病毒171型(EV171)
- A.75%酒精
- B.植物消毒剂
- C.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 D.过氧乙酸
- E.碘酒
- A.医源性传播
- B.性接触传播
- C.母婴垂直传播
- D.经媒介生物传播
- E.一般接触传播
- A.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直接拿无菌的棉签取標标本送检。
- B.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再用无菌的棉签取标本送检。
- C.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用无菌空针抽取深部伤口新脓液標标本送验检。
- D.直接拿伤口敷料上的渗液送验检。
- A.鼠疫
-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C.炭疽中的肺炭疽
- D.霍乱
-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 B.共用呼吸机治疗
-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
-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 A.掌心相对揉搓
- 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
- 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 D.拇指在掌中揉搓
-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 A.认真洗手
- B.合理使用抗生素
-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 B.营养不良者
- C.老年人
- 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 23
-
手消毒指征( )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 D.接触消毒物品后
- 24
-
预防医学经历了( )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 B.第二级预防
- C.第三级预防
-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 26
-
生态健康模式是( )
- A.环境-健康
- B.环境-人群
- C.环境-生物
- D.环境-人群-健康
- E.环境-生物-健康
- 27
-
预防医学的对象( )
- A.个体
- B.病人
- C.健康人
- D.确定的群体
-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 28
-
预防医学是( )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 B.医学的基础学科
-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 A.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 B.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 C.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 D.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A.灭菌要求
- B.消毒要求
- C.清洁要求
- D.卫生要求
- A.隔离、消毒
- B.预检、分诊
- C.分类、隔离
- D.定点、隔离
- A.甲类传染病
- B.乙类传染病
- C.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 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 A.处罚措施
- B.强制措施
- C.行政拘留
- D.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D.以上三项
- A.35
- B.28
- C.38
- D.40
- 36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
- A.2004年12月1日
- B.2004年8月28日
- C.1989年09月1日
- D.1989年2月21日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未分类
- A.性传播
- B.静脉吸毒
- C.输血
- D.母婴传播
- A.肝肾损害
- B.耳毒性
- C.二重感染
- D.过敏反应
- E.胃肠道反应
- A.6小时
- B.12小时
- C.24小时
- D.48小时
- A.黄色垃圾袋
- B.黑色垃圾袋
- C.红色垃圾袋
- D.以上都可投
- E.以上都不可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