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员高级工模拟试题(1)综合经典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已知引起手足口病的最常见肠道病毒包括下列哪些( )

  • A.肠道病毒71型(EV71)
  • B.柯萨奇病毒B组的16型(CoxB16)
  • C.肠道病毒78型(EV78)
  • D.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CoxA16)
  • E.肠道病毒171型(EV171)
14

下列可以灭活肠道病毒的有( )

  • A.75%酒精
  • B.植物消毒剂
  • C.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 D.过氧乙酸
  • E.碘酒
15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

  • A.医源性传播
  • B.性接触传播
  • C.母婴垂直传播
  • D.经媒介生物传播
  • E.一般接触传播
16

医院內的外科伤口感染,须拿取标本做细菌培养时,标本的采样应尽可能取自新鲜的脓液,才具有临床诊断的意义。而正确的采样方法,以下哪些正确?( )

  • A.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直接拿无菌的棉签取標标本送检。
  • B.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再用无菌的棉签取标本送检。
  • C.将伤口的敷料去除后,拭去表面旧的引流液,用无菌空针抽取深部伤口新脓液標标本送验检。
  • D.直接拿伤口敷料上的渗液送验检。
17

下列哪些疾病是甲类传染病( )

  • A.鼠疫
  •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C.炭疽中的肺炭疽
  • D.霍乱
  • 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8

医院感染爆发的可能途径有( )

  •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 B.共用呼吸机治疗
  • C.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械不合格
  • D.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污染
19

医务人员正确洗手方法( )

  • A.掌心相对揉搓
  • B.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掌心对掌心揉搓
  • C.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 D.拇指在掌中揉搓
  • E.指尖在掌心中揉搓
20

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 )

  •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21

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

  • A.认真洗手
  • B.合理使用抗生素
  •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 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2

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 )

  • A.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 B.营养不良者
  • C.老年人
  • D.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
23

手消毒指征( )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 D.接触消毒物品后
24

预防医学经历了( )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25

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 B.第二级预防
  • C.第三级预防
  •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26

生态健康模式是( )

  • A.环境-健康
  • B.环境-人群
  • C.环境-生物
  • D.环境-人群-健康
  • E.环境-生物-健康
27

预防医学的对象( )

  • A.个体
  • B.病人
  • C.健康人
  • D.确定的群体
  •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8

预防医学是( )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 B.医学的基础学科
  •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29

《消毒管理办法》自何时实施?( )

  • A.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 B.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 C.2002年9月1日起实施
  • D.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32

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

  • A.甲类传染病
  • B.乙类传染病
  • C.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 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34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方针是( )。

  • A.预防为主
  • B.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 C.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 D.以上三项
38

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 )

  • A.性传播
  • B.静脉吸毒
  • C.输血
  • D.母婴传播
39

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

  • A.肝肾损害
  • B.耳毒性
  • C.二重感染
  • D.过敏反应
  • E.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