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①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
- A.食物中毒
-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C.传染病事件
- D.重大事件
- A.排除病例
- B.临床诊断病例
- C.实验室诊断病例
- D.不明原因病例
- A.2
- B.5
- C.10
- D.15
- A.1
- B.2
- C.3
- D.4
- A.本单位
- B.责任地段
- C.本单位和责任地段
- D.责任地段及相邻区域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地方政府
- D.省级人民政府
- A.公安机关
-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D.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A.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B.同级人民政府
- C.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A.非典、肺结核
- B.流行性感冒、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
- C.非典、艾滋病
- D.非典、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
- A.疫点
- B.疫区
- C.隔离区
- D.以上都是
- A.属地管理原则
- B.分级管理原则
- C.系统管理原则
- D.垂直管理原则
- A.3类36种
- B.3类37种
- C.3类38种
- D.3类39种
- A.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 B.日常生活
- C.共同进餐和接吻传播
- D.工作接触传播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C.省政府
- D.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A.经血传播
- B.围产期母婴传播
- C.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 D.以上均包括
- A.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 B.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 D.病原携带者
- A.早发现、早治疗
- B.早隔离、早报告
- C.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 D.早治疗、早隔离
- A.就地隔离
- B.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 C.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 D.就地治疗
- A.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 B.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
- C.带回原籍处理
- D.不需要处理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A类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C.《民法》
- D.《刑法》
- A.任何工作
-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 C.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 D.不受限制
-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 D.不需要处理
- A.政府卫生部门
- B.公安部门
-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 D.政府部门
- A.甲类、乙类
- B.甲类、乙类、丙类
- C.A类、B类
- D.A类、B类、C类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D.A类
- A.出疹前三天至出疹后三天
- B.出疹前
- C.任意时间
- D.出院以后
- A.自愿
- B.知情
- C.安全
- D.全程
- A.预防
- B.控制
- C.治疗
- D.救助
- A.8月龄,1
- B.6月龄,2
- C.1周岁,2
- D.2周岁,1
- A.1949
- B.1965
- C.1979
- D.1977
- A.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最好在出生后12h内,剂量应≥100IU
- B.在出生后12h内先注射1针HBIG,半个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
- C.在出生后24h内接种HBIG的同时,应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
- D.在出生后24h内接种HBIG的同时,应在不同部位接种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
- A.1元/剂次
- B.1.5元/剂次
- C.2元/剂次
- D.2.5元/剂次
- A.可以收取疫苗成本费
- B.可以收注射费
- C.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 D.不得收取疫苗成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