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无强烈刺激征
- B.水溶性差,相对较稳定的药物
- C.无难闻气味
- D.耐热稳定
- E.机体对该药不过敏
- A.T波高尖,QR8波群增宽
- B.T波低平,Q-T间期缩短
- C.T波低平,Q-T间期延长
- D.T波正常,Q-T间期延长
- E.T波低平,出现U波
- A.托品
- B.帽
- C.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 D.人工心脏起博
- E.管插管
- A.局部注射胰蛋白酶
- B.局部清创
- C.单价抗蛇毒血清
- D.多价抗蛇毒血清
- E.中医中药
- A.托品
- B.帽
- C.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 D.人工心脏起博
- E.管插管
- A.1-2分钟
- B.4-6分钟
- C.超过10分钟
- A.发作性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哮鸣音
- B.发作性带哮鸣音的吸气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哮鸣音
- C.带哮鸣音的混合性呼吸困难及双肺哮鸣音
- D.带哮鸣音的混合性呼吸困难及咯粉红色泡沫痰
- E.带哮鸣音的混合性呼吸出难及咯血
- A.脉搏增快,呼吸加深加快
- B.脉搏变漫,血压下降
- C.脉搏增快,血压升高
- D.脉搏增快,呼吸减慢
- E.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 A.托品
- B.帽
- C.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 D.人工心脏起博
- E.管插管
- 12
-
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 A.小儿呼吸道感染不需要隔离
- B.医院污染应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以防止污染扩散
- C.大面积烧伤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应进行接触隔离
- D.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E.传染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A.尽可能找出过敏源,去除诱因或进行抗原脱敏疗法
- B.采用拟交感神经药、抗生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C.积极应用免疫抑制剂、色甘酸二钠,必要时用菌苗疗法
- D.改善通气、支气管解痉、控制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糖皮质激素
- E.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抗原脱敏疗法
- A.脉搏增快,呼吸加深加快
- B.脉搏变漫,血压下降
- C.脉搏增快,血压升高
- D.脉搏增快,呼吸减慢
- E.脉搏增快,血压下降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苯海拉明
- B.异丙嗪
- C.氯丙嗪
- D.莨菪碱
- E.梅克洛嗪
- A.病人不能说话或是意识不清,应立即评价呼吸道情况
- B.急救组长应该立即摆正患者头部位置使呼吸道通畅
- C.当怀疑有颈椎损伤时,禁止牵拉颈部
- D.怀疑有呼吸道梗阻时,要立刻改变头位,扣出口咽部内容物吸痰等使呼吸道通畅
- A.初步了解病人
- B.发现有生命危险的损伤
- C.指导首先进行什么处理
- D.指导是否要立刻送往医院
- A.脑疝
- B.脑血流量减少
- C.脑水肿
- D.脑组织缺血缺氧
- E.以上都对
- A.胸腹部检查发现连枷胸、开放性穿透伤、张力性气胸、血胸等
- B.腹部明显膨隆且有压痛
- C.骨盆不稳定
- D.双侧股骨骨折
- A.意识不清
- B.呼吸困难
- C.周围循环灌注不足
- D.高危人群(幼年、老年、或有慢性病患者)
- 32
-
包扎的作用有( )
- A.保护创面
- B.压迫止血
- C.骨折固定
- D.减轻疼痛
- E.减少并发症
- 33
-
颅脑创伤的检查包括( )
- A.首先是头颅损伤的检查
- B.观察伤员的精神意识
- C.瞳孔的变化
- D.借助CT做定位定性诊断
- E.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
- A.个人防护设备
- B.脊柱板,固定用的绷带以及头部固定装置
- C.吸氧和气道处理器
- D.创伤急救箱
- A.甲类
- B.乙类
- C.丙类
- A.四类
- B.三类
- C.二类
- A.鼠疫、霍乱
-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C.肺结核、肺碳疽
- A.5年
- B.3年
- C.2年
- A.1年
- B.2年
- C.3年
- A.50米
- B.30米
- C.20米
- A.24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 B.16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 C.8小时医疗急救服务制度
- A.120
- B.96120
- C.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