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质量,千克
- B.平面角,弧度
- C.体积,升
- D.压力,帕
- E.长度,厘米
- A.质量,千克
- B.平面角,弧度
- C.体积,升
- D.压力,帕
- E.长度,厘米
- A.《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 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C.《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 D.《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 E.《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 A.《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 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C.《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 D.《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 E.《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 A.硫代硫酸钠溶液,用乙酸调至pH4.5~5.5
- B.碘化钾溶液
- C.氯化钠溶液
- D.氯化亚锡溶液
- E.亚硫酸钠溶液
- A.与色谱柱温度相同
- B.在100℃以上
- C.比色谱柱温度高10℃
- D.在150℃以上
- E.比色谱柱温度高50℃并且在100℃以上
- A.《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 B.《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C.《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 D.《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 E.《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 A.1μg/g
- B.4μg/g
- C.10μg/g
- D.40μg/g
- E.100μg/g
- A.与砷化氢协同作用,以增加其荧光强度,增加方法的灵敏度
- B.与硼氢化钠协同作用,以加速砷化氢的产生
- C.消除消解液中残余的氧化物,增加测定结果的重现性
- D.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
- E.减弱空白的荧光
- A.样品的种类
- B.待测毒物的毒性
- C.待测毒物的代谢
- D.待测毒物的物理性质
- E.待测毒物的化学性质
- A.合成脂肪酸衍生物
- B.烷基磺酸钠
- C.烷基硫酸脂
- D.烷基苯磺酸钠
- E.烷基磷酸酯
- A.转子流量计
- B.湿式流量计
- C.质量流量计
- D.孔口流量计
- E.毛细管或限流临界孔
- A.沸点
- B.密度
- C.折光率
- D.熔点
- E.比旋光度
- A.氧化剂
- B.还原剂
- C.氧化剂或还原剂
- D.基体改进剂
- E.络合剂
- A.0.15g/kg
- B.0.20g/kg
- C.0.10g/kg
- D.0.25g/kg
- E.0.30g/kg
- A.所有维生素中最不稳定者之一
- B.溶于水和甘油
- C.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 D.氧化剂或还原剂都可以使其失去活性
- E.亚硫酸盐不易引起维生素B1的破坏
- A.滴定一开始即加入
- B.滴定至中途加入
- C.滴定近终点时加入
- D.滴定至碘的颜色退去后加入
- E.任何时候都行
- A.检查玻璃仪器
- B.检查试验用具和试剂
- C.检查样品的预处理
- D.检查试剂和反应条件
- E.检查操作过程
- A.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 B.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 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 D.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 E.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 A.敏感
- B.轻敏
- C.中介度
- D.耐药
- E.其他
- A.1000~90000转/分钟
- B.20000转/分钟
- C.30000转/分钟
- D.50000转/分钟
- E.100000转/分钟
- A.0.6μm
- B.0.22um
- C.0.45μm
- D.0.7μm
- E.0.5μm
- A.毫米(mm)
- B.微米(μm)
- C.纳米(nm)
- D.纳克(ng)
- E.道尔顿(Dalton)
- A.10×0.25
- B.3×0.5
- C.1×0.25
- D.5×0.25
- E.2×0.15
- A.相差显微镜
- B.电子显微镜
- C.荧光显微镜
- D.暗视野显微镜
- E.偏光显微镜
- A.20×0.65
- B.40×0.65
- C.40×0.5
- D.10×0.65
- E.50×0.65
- A.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
- B.接物镜和接目镜
- C.高倍镜和低倍镜
- D.反光镜和电源
- E.镜头和照明装置
- A.荧光显微镜
- B.暗视野显微镜
- C.电子显微镜
- D.普通光学显微镜
- E.相差显微镜
- A.实验室认可
- B.国家认可
- C.市级认可
- D.省级认可
- E.不用认可
- A.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 B.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 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 D.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 E.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 A.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C.市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
- D.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
- E.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A.主任技师
- B.实验室法人
- C.质量负责人
- D.技术负责人
- E.授权签字人
- A.2003年11月
- B.2004年3月
- C.2003年3月
- D.2004年11月
- E.2002年11月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 D.省人民代表大会
- E.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 A.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 B.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 D.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 E.以上都不是
- 36
-
卫生标准指的是( )。
- A.“为提高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 B.“为保护环境,对空气、水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 C.“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 D.“为保护工人的健康,对空气、食品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 E.“为治疗人的疾病,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 A.仪器设备经计量部门检定者
- B.设备经检定者
- C.仪器设备经计量检定合格者
- D.设备经计量检定者
- E.仪器设备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者
- A.规范化和标准化
- B.详细的操作规程
- C.全国统一的方法
- D.完善的实施细则
- E.经常使用的方法
- A.具有JJG号的标准方法
- B.具有GB或GB/T号的标准方法
- C.具有GJ号的标准方法
- D.具有WS或WS/T号的标准方法
- E.任何一种都可以
- A.检验技术
- B.操作技术
- C.检验质量
- D.工作态度
- E.知识水平
- A.检验人员不从事所检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
- B.明确对所有检测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
- C.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
- D.检测结果不受行政的、经济的和其他方面利益的干预
- E.检验资料长期保留
- A.实验室环境管理体系
- B.质量保证体系
- C.人员管理体系
- D.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 E.组织机构管理体系
- A.国际单位制中的特定单位
- B.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C.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属名称的导出单位
- D.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 E.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 A.市级以上安全保卫部门
- 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D.省级以上安全保卫部门
- E.实验室安全主管部门
- A.每三年至少一次
- B.每年至少一次
- C.每两年至少一次
- D.每评审周期至少一次
- E.每五年至少一次
- A.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B.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C.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D.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E.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A.传染病法
- B.产品质量法
- C.食品卫生法
- D.计量法
- E.宪法
- A.荣誉第一
- B.信誉第一
- C.质量第一
- D.数量第一
- E.管理第一
- A.厘米(cm)
- B.纳米(nm)
- C.毫米(mm)
- D.微米(μm)
- E.米(m)
- A.绿色准用证
- B.黄色合格证
- C.绿色合格证
- D.红色停用证
- E.黄色准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