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有利于温度的升高
- B.不利于温度的升高
- C.不利于热的穿透
- D.不利于蛋白质的变性
- E.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 A.金属物品放上层
- B.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中,大包放于上层
- C.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中,小包放于下层
- D.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物品应倒立或侧放
- E.灭菌包之间应留有空隙,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 A.主要用于每个包裹的包外
- B.区分已灭菌和待灭菌物品
- C.可作为记录和封包之用
- D.可指示包裹内的灭菌技术参数
- E.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 9
-
湿包的危害有()
- A.破坏防护屏障
- B.有潜在医院感染的危险
- C.返工造成工作负荷加大
- D.增加成本消耗
- E.有助细菌生长
- 10
-
环氧乙烷最大的缺点是()
- A.穿透力弱
- B.易燃
- C.易爆
- D.有毒性
- E.无毒性
- A.又叫工艺监测、程序监测
- B.对灭菌工艺有关参数进行检查
- C.判断灭菌是否按规定的条件进行
- D.可显示灭菌器的运转情况
- E.判断灭菌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 A.压力气枪
- B.75%乙醇
- C.95%乙醇
- D.干燥柜
- E.自然干燥
- A.具有良好的穿透性
- B.能阻止外界微生物的侵袭
- C.具有足够的牢固度
- D.能保证打包的完整性
- E.以上都不正确
- A.回收
- B.冲洗
- C.洗涤
- D.漂洗
- E.终末漂洗
- A.环氧乙烷的浓度
- B.灭菌温度
- C.相对湿度
- D.物品的厚度
- E.灭菌时间
- A.pH值≤6.5
- B.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 C.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
- D.对金属物品的腐蚀性小
- E.对金属无腐蚀
- A.各区域间应设实际屏障
- B.缓冲间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应设 洗手池。
- C.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
- D.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形设计
- E.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应采用封闭式设计
- A.pH值≥7.5
- B.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 C.对金属腐蚀性小,不会加快返锈的现象。
- D.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
- E.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
- A.去污区
- B.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 C.无菌物品存放区
- D.办公室
- E.休息室
- A.回收
- B.清洗
- C.消毒
- D.灭菌
- E.分类
- A.普通检查 500- -1000 平均750照度单位
- B.精细检查 1000—2000 平均1500照度单位
- C.清洗池 500—1500 平均750照度单位
- D.无菌物品存放区域200—500 平均300照度单位
- A.工作人员注意职业防护
- B.应将器械轴节完全打开,复杂的组合器械应拆开
- C.清洗水温宜在50℃
- D.宜选用无泡或低泡型的多酶清洗剂
- A.16~21℃ 30~60%
- B.20~23℃ 30~60%
- C.20~23℃ 40~60%
- D.16~21℃ 40~60%
- A.双向流程
- B.物品由污到洁
- C.不交叉,不逆流
- D.空气流由洁到污
- A.灭菌
- B.消毒
- C.清洁
- D.刷洗
- A.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 B.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
- C.检查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 D.去污区和办公区
- A.60个
- B.90个
- C.30个
- D.20个
- A.集中管理
- B.分散管理
- C.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 D.专人管理
- A.15分钟
- B.20分钟
- C.25分钟
- D.30分钟
- A.6小时
- B.4小时
- C.12小时
- D.24小时
- A.35-55℃
- B.40-60℃
- C.45-65℃
- D.50-65℃
- A.150℃,2小时
- B.160℃,2小时
- C.170℃,1小时
- D.180℃,30分钟
- A.棉布
- B.无仿纱布
- C.低纤维絮擦布
- D.一次性纸巾
- A.朊毒体
- B.军团菌
- C.气性坏疽
- D.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
- 35
-
不适用干热灭菌的是()
- A.塑料制品
- B.粉剂
- C.玻璃制品
- D.凡士林纱布条
- A.诊疗场所
- B.去污区
- C.换药室
- D.治疗室
- A.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 B.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
- C.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产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 D.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包括细菌芽孢的过程
- A.强调专业清洗润滑但无需每次除锈
- B.器械需要时进行除锈
- C.反复除锈会减少器械再生锈的概率
- D.润滑防锈剂建议使用前需要进行有效的清洗
- A.擦拭以除去大量污物
- B.包装完好
- C.清洗、消毒
- D.零部件装配好
- A.垂直放臵,这样有利于灭菌剂的穿透或冷凝水的排出
- B.水平放臵,这样有利于灭菌剂的穿透或冷凝水的排出
- C.在灭菌柜的上层应该水平放臵以减少冷凝水的滴落,下层应垂直放臵以帮 助蒸汽的穿透和冷空气的排出
- D.水平垂直均可,怎样放臵对灭菌剂的穿透和冷凝水的排出没有影响
- A.棉质包布
- B.一次性皱纹纸
- C.等离子专用包装材料
- D.纸塑包装
- 42
-
B-D试验的目的是 ()
- A.检测灭菌锅内冷空气排出水平是否达到理想范围
- B.检测灭菌锅的灭菌保障水平是否达到理想范围
- C.不同的B-D测试,可以分别达到这两种目的
- D.所有的B-D测试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目的
- A.清洗人员必须采取标准防护
- B.去除干固的污渍可用钢丝球、去污粉
- C.必须在水面下刷洗器械,防止产生气溶胶
- D.精密复杂器械应采用手工清洗
- 44
-
器械润滑时应使用 ()
- A.凡士林
- B.水溶性润化剂
- C.机油
- D.液状石蜡
- A.高压蒸汽灭菌
- B.快速灭菌
- C.等离子灭菌
- D.戊二醛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