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 B.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
-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 D.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 A.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 B.技术明显落后于业界水平
- C.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 D.食品严重滞销
- A.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
- B.聘用五年内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担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 C.聘用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担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 D.未按规定培训考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 A.行业协会
- B.食品生产经营者
- C.消费者
- D.食品生产企业员工
- A.与供货商保持较近的距离
- B.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 C.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场所
- D.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包装、贮存场所
- A.生产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
- B.可将个人物品带入作业区域
- C.穿着清洁的工作衣
- D.佩戴清洁的工作帽
- A.微生物监控指标
- B.取样和检测方法
- C.取样点、监控频率
- D.评判原则和整改措施
- A.食品接触表面的微生物
- B.与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邻近的接触表面的微生物
- C.加工区域内的环境空气的微生物
- D.过程产品的微生物
- A.更衣、盥洗设备设施
- B.采光、照明设备设施
- C.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设施
- D.防蝇、防鼠、防虫设备设施
- A.伪造、涂改
- B.倒卖、出租
- C.变更、注销
- D.出借、转让
- A.应制定食品加工人员和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
- B.厂房内各项设施应保持清洁,出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新
- C.短期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可不取得健康证明,直接上岗工作
- D.食品生产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应规范穿着洁净的工作服
- A.净含量
- B.数字
- C.法定计量单位
- D.成分
- A.可为专职或者兼职
- B.应加强培训和考试
- C.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 D.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后可担任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 A.含量声称
- B.比较声称
- C.功能声称
- D.以上都对
- A.进入生产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 B.对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 C.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 D.查封违法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
- A.1
- B.2
- C.3
- D.5
- A.食品安全自查
- B.风险分级管理
- C.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 D.食品召回
- A.品控人员
- B.检验人员
- C.技术人员
- D.主要负责人
- A.先进先出
- B.取放方便
- C.先进后出
- D.后进先出
- 40
-
HACCP是指()。
- A.食品卫生控制体系
- B.食品良好操作规范
- C.食品清洁消毒程序
- D.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 A.边生产边整改
- B.3日内停止食品生产活动
- C.1日内停止食品生产活动
- D.立即停止食品生产活动
- 42
-
食品安全标准是()。
- A.鼓励性标准
- B.引导性标准
- C.强制性标准
- D.自愿性标准
- A.七个工作日
- B.十个工作日
- C.十五个工作日
- D.三十个工作日
- A.2018年10月1日
- B.2019年4月1日
- C.2019年6月1日
- D.2019年10月1日
- A.大于
- B.等于
- C.小于
- D.二者无关系
- A.对于内包装材料使用紫外等传统清洁消毒方法,食品生产企业不必验证其效果
- B.食品生产企业应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 C.食品生产企业在关键环节所在区域,应配备相关的文件以落实控制措施,如配料(投料)表、岗位操作规程等
- D.食品生产企业可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对生产过程进行食品安全控制
- A.防虫设施
- B.防臭设施
- C.带水封的地漏
- D.以上都对
- A.生活饮用水要求
- B.锅炉用水要求
- C.清洁用水要求
- D.间接冷却水要求
- 49
-
食品生产许可证()。
- A.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B.正本的法律效力大于副本的法律效力
- C.正本的法律效力小于副本的法律效力
- D.副本不具有法律效力
- A.30个工作日
- B.20个工作日
- C.10个工作日
- D.15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