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质量检验员考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馒头的比容是指蒸制后( )比值。

  • A.馒头体积与面团质量
  • B.馒头体积与馒头质量
  • C.馒头体积与面团体积
  • D.馒头质量与馒头体积
2

磷化物测定时蒸馏吸收装置中洗气瓶中装入饱和硫酸肼溶液的目的是( )。

  • A.吸收硫化物
  • B.吸收还原性气体
  • C.吸收氧化性气体
  • D.吸收二氧化碳
4

钼蓝法定量分析磷化物操作中,加入氯化亚锡溶液的目的是( )。

  • A.作为氧化剂,将磷钼酸铵氧化为蓝色化合物钼蓝
  • B.作为还原剂,将磷钼酸铵还原为蓝色化合物钼蓝
  • C.作为氧化剂,将磷钼酸铵氧化为无色化合物
  • D.作为还原剂,将磷钼酸铵氧化为无色化合物
5

薄层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时,预展操作的目的是( )。

  • A.初步分离AFTB
  • B.平衡吸附剂
  • C.分离提取液中的溶剂
  • D.消除脂肪、色素的干扰
7

直线回归方程y=a+bx,式中b表示( )。

  • A.自变量
  • B.因变量
  • C.截距
  • D.斜率
8

精密度的大小是由( )误差决定的。

  • A.系统误差
  • B.偶然误差
  • C.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 D.都不是
10

我国粮油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磷化物允许量为( )。

  • A.不得检出
  • B.0.05mg/kg
  • C.0.5mg/kg
  • D.5.0mg/kg
14

制定扦样方案应该确定( )。

  • A.总体范围和扦样单元
  • B.总体范围,扦样单元由扦样人员灵活掌握
  • C.扦样单元,总体范围由扦样人员灵活掌握
  • D.总体范围,扦样单元由受检方确定
16

支链淀粉分子与碘形成的复合体呈( )。

  • A.红色
  • B.蓝色
  • C.蓝紫色
  • D.红紫色
17

小麦粉湿面筋中含水为( )。

  • A.35%~40%
  • B.45%~50%
  • C.55%~60%
  • D.65%~70%
20

检验食品、粮食、油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 )

  • A.索氏抽提法
  • B.酸水解法
  • C.氯仿-甲醇法
  • D.直滴式抽提法
21

淀粉酶法测定粮食中淀粉含量时,将测定液放到沸水浴中加热,使淀粉糊化的目的是( )。

  • A.便于酶进行水解
  • B.便于糖的析出
  • C.使酶的活性增加
  • D.使淀粉分子运动加剧
22

小麦制粉后,保留在小麦粉中的蛋白质主要是( )和麦谷蛋白。

  • A.麦清蛋白
  • B.麦球蛋白
  • C.麦醇溶蛋白
  • D.麦盐溶蛋白
23

在粮油质量检验中,常采用( )的平均值报告检验结果。

  • A.双试验
  • B.对比试验
  • C.平行试验
  • D.空白试验
24

对于数字0.006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位有效数字
  • B.三位有效数字
  • C.四位有效数字
  • D.五位有效数字
27

常规试剂配制用水为( )水。

  • A.自来水
  • B.一级水
  • C.二级水
  • D.三级水
30

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

  • A.0.1 g
  • B.0.01 g
  • C.0.001 g
  • D.1.0 g
31

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

  • A.比色管
  • B.容量瓶
  • C.移液管
  • D.碘量瓶
34

大米的杂质包括矿物质、其它杂质和( )。

  • A.稻谷粒
  • B.稗粒
  • C.糠粉
  • D.小麦粒
38

间接碘量法是利用( ),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反滴定的方法。

  • A.I-与还原性物质起反应,析出定量的I2
  • B.I-与氧化性物质起反应,析出定量的I2
  • C.I-与酸性物质起反应,析出定量的I2
  • D.I-与碱性物质起反应,析出定量的I2
42

粮食中的水分由自由水和( )组成。

  • A.混合水
  • B.离子水
  • C.结晶水
  • D.结合水
45

行政执法时对市场粮油质量进行监管,下述作法不当的是( )。

  • A.采用随机扦样的方法扦样
  • B.采用选择性扦样的方法扦样
  • C.扦样部位应有针对性
  • D.只检测某一项或几项指标
46

对定量分析的误差要求( )。

  • A.等于零
  • B.越小越好
  • C.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 D.略小于允许误差
47

销售、调运时实施检验,其目的是( )。

  •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
  • 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 C.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 D.为政府机构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