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面试结果公布方式
- B、面试工作人员培训
- C、面试测评的原则、方式、内容、程序、时间、地点
- D、成绩计算方法
- E、应急处置预案
- A、技能培训
- B、转岗培训
- C、在岗培训
- D、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 E、岗前培训
- A、办理聘任手续
- B、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 C、公正评议
- D、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 E、政治审查
- A、人事综合管理部门
- B、信访部门
- C、主管部门
- D、工会
- E、党委(党组)
- A、受记过处分的期间为12个月
- B、受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的期间为24个月
- C、受警告处分的期间为6个月
- D、受记过或撤职处分的期间为18个月
- E、受警告或记过处分的期间为9个月
- A、职业道德情操
- B、思想政治素质
- C、专业技术水平
- D、职业技能等级
- E、创新创业能力
- A、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 B、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
- 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 D、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 E、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 A、廉洁自律
- B、职业道德
- C、实际工作能力
- D、工作业绩
- E、基本素质
- A、面试试题
- B、评分要点及评分标准表
- C、测评要素
- D、参考答案
- E、出题思路
- A、人事部门
- B、工会
- C、纪检监察部门
- D、有关专家
- E、职工代表
- A、名称
- B、任职条件
- C、职责任务
- D、工作标准
- E、性质
- A、透明
- B、公开
- C、公平
- D、公正
- E、正义
- A、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力的
- B、在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的
- C、长期服务基层,爱岗敬业,表现突出的
- D、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
- E、在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 A、不受干扰、公正独立地完成评分工作
- B、面试期间不得擅离考场,应聘人员面试时不得离开考官席
- C、认真听取考生作答,公正评价,准确填写《面试评分表》并签字确认
- D、积极配合主考官按照面试方案开展面试工作
- E、严格按照主考官确定的评分结果进行评分
- A、自主开展面试工作
- B、根据面试方案,认真履行面试考官的权利和责任
- C、对面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 D、获得劳动报酬
- E、参加面试考官的有关培训和研讨
- A、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 B、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
- C、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
- D、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 E、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
- A、人事争议处理
- B、处分
- C、聘用
- D、奖励
- E、考核
- A、普通话
- B、发音
- C、语言
- D、通用语
- A、指导、服务和保障
- B、指导、监督和管理
- C、调节、规划和管理
- D、调节、计划和监督
- A、限高与托底
- B、贡献与保障
- C、中央与地方
- D、激励与约束
- A、15
- B、20
- C、10
- D、5
- A、录音录像
- B、电子监控
- C、远程监控
- D、实时监控
- A、政纪处分
- B、行政处罚
- C、刑事处罚
- D、赔偿
- A、禁止招聘
- B、回避
- C、限制招聘
- D、取消招聘
- A、大中专学校
- B、社会
- C、高校
- D、各类毕业生
- A、纪检监察机构
- B、用人单位
- C、面试组织部门
- D、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
- A、每年
- B、每半年
- C、每两年
- D、每三年
-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 B、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 C、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 D、中央事业单位负责全国本系统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 A、①②③⑤⑥⑦
- B、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⑥⑦
- A、35
- B、30
- C、20
- D、25
- A、12
- B、18
- C、9
- D、6
- A、中国共产党党员(含预备党员)
- B、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守工作纪律,恪守行为规范
- C、应具有行业丰富的从业经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 D、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 E、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判断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 A、党外人士座谈会
- B、职工代表大会
- C、党员代表大会
- D、领导班子扩大会
- A、每个面试室应当配备1名监督员
- B、面试考官应将面试试题带走并妥善保管
- C、面试考官不得异地交流
- D、面试所需时间不得低于20分钟
- A、实习期
- B、见习期
- C、学徒期
- D、试用期
- A、消费水平
- B、生活质量
- C、工资水平
- D、生活水平
- A、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技术
- B、人才测评理论与技术
- C、公共政策设计与评价技术
- D、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
- A、往届高校毕业生
- B、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
- C、再次就业的工作人员
- D、应届高校毕业生
- A、劳动合同
- B、双务合同
- C、劳务合同
- D、聘用合同
- A、正面清单
- B、白名单
- C、负面清单
- D、黑名单
- A、重新组织招聘
- B、废除招聘计划
- C、重新组织面试
- D、减少招聘人数
- A、开除
- B、除名
- C、问责
- D、清退
- A、3
- B、5
- C、2
- D、4
- A、当地人民政府
- B、党委机构编制部门
- C、党委组织部门
- D、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A、县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B、省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C、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D、国务院外事部门
- A、候考
- B、离场
- C、面试
- D、报到
- E、抽签
- A、2005年11月16日
- B、2006年3月1日
- C、2006年2月1日
- D、2006年1月1日
- A、15至25
- B、10至20
- C、3至5
- D、7至15
- A、以德为先
- B、注重实绩
- C、以能为本
- D、德才兼备
- A、优秀
- B、合格
- C、良好
- D、基本合格
- E、不合格
- A、5
- B、20
- C、15
- D、10
- A、优才优绩
- B、注重实绩
- C、德才兼备
- D、德艺双馨
- A、各类考试测评服务机构
- B、各级各类社会组织机构
- C、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 D、政府所属人事考试机构、人才市场
- A、省级事业单位上级部门
- B、省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 C、省级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
- D、省级事业单位
- A、3;3
- B、3;5
- C、4;5
- D、4;6
- A、地(市)、县(市)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级人民政府核准
- B、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年度招聘计划须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
-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区、市)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 A、岗位类别和等级
- B、岗位总量和结构
- C、岗位性质和设计
- D、岗位层次和比例
- A、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主调节
- B、双方双向选择与市场自主调节
- C、市场配置人才和单位因事择人
- D、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
- A、当地政府官方网站
- B、主要新闻媒体
- C、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
- D、本部门网站
- A、3至5
- B、7至9
- C、5至9
- D、5至7
- A、审批
- B、审核
- C、报告
- D、备案
- A、物质奖励为主
- B、个人奖励为主
- C、精神奖励为主
- D、集体奖励为主
- A、10
- B、5
- C、15
- D、30
- A、公务员招录工作
- B、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 C、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 D、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 A、书面或者口头
- B、书面
- C、书面和口头
- D、口头
- A、民主权利
- B、基本权利
- C、合法权益
- D、一切权益
- A、审批
- B、核准
- C、委托
- D、许可
- A、撤职
- B、记大过
- C、警告
- D、开除
- A、“特殊通道”
- B、“绿色通道”
- C、“应急通道”
- D、“快速通道”
- A、16
- B、24
- C、20
- D、18
- A、综合管理部门
- B、日常监管部门
- C、行业主管部门
- D、业务经办部门
- A、交流
- B、轮岗
- C、转任
- D、竞聘
- A、岗位性质
- B、单位类别
- C、岗位代码
- D、顺序号
- A、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B、上级主管部门
- C、发展改革部门
- D、办公室
- A、2016年10月1
- B、2017年1月1
- C、2017年2月1
- D、2016年12月1
- A、“考什么,用什么”
- B、“学什么,考什么”
- C、“学什么,干什么”
- D、“干什么,考什么”
- A、七
- B、三
- C、十
- D、十五
- A、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 B、情景模拟
- C、无领导小组讨论
- D、结构化面试
- A、职工代表大会
- B、学术委员会
- C、专家委员会
- D、负责人员
- A、核准;登记
- B、备案;核准
- C、审批;备案
- D、审核;核准
- A、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B、本级人民政府
- C、党委机构编制部门
- D、党委组织部门
- A、2014年7月1日
- B、2014年12月1日
- C、2015年1月1日
- D、2014年10月1日
- A、事业单位
- B、行业组织
- C、社会机构
- D、党委组织部门
- A、24
- B、36
- C、12
- D、18
- A、岗前培训
- B、职后培训
- C、任期培训
- D、分级分类
- A、自愿
- B、适当
- C、可以
- D、应当
- A、省级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 B、用人单位自行组织实施
- C、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或指导监督所属事业单位组织实施
- D、省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
- A、所在单位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
- B、同级组织认识和纪检监察部门
- C、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 D、省级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
- A、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
- B、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临时聘用人员
- C、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务派遣人员
- D、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劳务派遣人员
- A、2015
- B、2018
- C、2016
- D、2017
- 91
- 根据《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测评暂行办法》规定,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考官库。面试组织实施单位根据招聘工作需要可申请从面试考官库中( )抽取面试考官。
- A、统一
- B、集中
- C、随机
- D、按需
- A、9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2年
- 93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哪些程序进行? ①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②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③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④考试、考察 ⑤体检 ⑥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⑦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B、①②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⑥⑦
- D、①③④⑤⑥⑦
- A、3
- B、12
- C、9
- D、6
- A、业绩条件
- B、学习条件
- C、家庭条件
- D、资格条件
- A、处理恰当
- B、证据确凿
- C、定性准确
- D、程序合法
- E、事实清楚
- A、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 B、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
- C、维护社会稳定
- D、促进公共服务发展
- E、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
- A、离场
- B、抽签
- C、面试
- D、候考
- E、报到
- A、考生席
- B、旁听席
- C、计分席
- D、监督席
- E、考官席
- A、面试试题
- B、测评要素
- C、参考答案
- D、评分要点及评分标准表
- E、出题思路
- A、转岗培训
- B、岗前培训
- C、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 D、在岗培训
- E、技能培训
- A、公平
- B、平等
- C、公开
- D、竞争
- E、择优
- A、面试测评的原则、方式、内容、程序、时间、地点
- B、应急处置预案
- C、成绩计算方法
- D、面试工作人员培训
- E、面试结果公布方式
- A、上级任命
- B、人民选举
- C、涉密岗位
- D、内部竞争
- E、涉外岗位
- A、统一规范
- B、分级管理
- C、科学合理
- D、公开透明
- E、分类指导
- A、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 B、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 C、了解人才市场行情
- D、体检
- E、征求岗位意见
- A、行政拘留
- B、赔礼道歉
- C、赔偿精神损失费
- D、恢复名誉
- E、消除影响
- A、纳入诚信黑名单或信用系统
- B、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
- C、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 D、禁入或限入事业单位
- A、劳动合同
- B、聘用合同
- C、双务合同
- D、劳务合同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⑥⑦
- C、①②③⑤⑥⑦
- D、②③④⑤⑥⑦
- A、党员代表大会
- B、领导班子扩大会
- C、职工代表大会
- D、党外人士座谈会
- A、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 B、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
- C、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
- D、对本人不了解的
- E、与本人有校友关系的
- A、处分
- B、奖励
- C、人事争议处理
- D、聘用
- E、考核
- A、招聘的场地
- B、招聘人员的数量
- C、招聘的岗位及条件
- D、采用的招聘方式
- E、招聘的时间
- A、3
- B、2
- C、1
- D、4
- A、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B、党管干部、党管人才
- C、群众公认、注重实绩
- D、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 A、激励与约束
- B、贡献与保障
- C、限高与托底
- D、中央与地方
- A、上级主管部门
- B、发展改革部门
- C、办公室
- D、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A、同一组考官在同一组内进行
- B、同一天考官在不同时段内进行
- C、同一天考官在不同组内进行
- D、同一组考官在同一天内进行
- A、3;3
- B、4;6
- C、3;5
- D、4;5
- A、4
- B、2
- C、3
- D、5
- A、寻访和谈判
- B、调查和审核
- C、评价和评估
- D、考核和审查
- A、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
- B、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务派遣人员
- C、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劳务派遣人员
- D、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临时聘用人员
- A、面试所需时间不得低于20分钟
- B、每个面试室应当配备1名监督员
- C、面试考官不得异地交流
- D、面试考官应将面试试题带走并妥善保管
- A、合格
- B、基本合格
- C、良好
- D、不合格
- E、优秀
- A、在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 B、在群众中有较大影响力的
- C、在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的
- D、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
- E、长期服务基层,爱岗敬业,表现突出的
- A、科学化
- B、公开化
- C、法治化
- D、制度化
- E、规范化
- A、生活水平
- B、生活质量
- C、消费水平
- D、工资水平
- A、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 B、公务员招录工作
- C、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 D、干部人事管理权限
- A、“绿色通道”
- B、“快速通道”
- C、“特殊通道”
- D、“应急通道”
- A、5
- B、10
- C、15
- D、20
- A、国务院办公厅
- 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C、省(区、市)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D、省委机构编制部门
- A、职业技能等级
- B、创新创业能力
- C、思想政治素质
- D、专业技术水平
- E、职业道德情操
- A、工作能力
- B、工作绩效
- C、思想品德
- D、出勤情况
- A、指导、服务和保障
- B、调节、计划和监督
- C、指导、监督和管理
- D、调节、规划和管理
- A、现实
- B、历史
- C、发展
- D、建设
- E、未来
- A、分级分类
- B、职后培训
- C、任期培训
- D、岗前培训
- A、20
- B、25
- C、30
- D、35
- A、省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 B、省级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
- C、省级事业单位上级部门
- D、省级事业单位
- A、岗位类别和等级
- B、岗位性质和设计
- C、岗位层次和比例
- D、岗位总量和结构
- A、36
- B、24
- C、12
- D、48
- A、2014年7月1日
- B、2015年1月1日
- C、2014年12月1日
- D、2014年10月1日
- 143
-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
- A、垂直管理
- B、分级分类管理
- C、集中统一管理
- D、双重管理
- A、只能单独向考生本人公布
- B、应当在网络和现场同步公布
- C、必须在面试现场公布
- D、可通过网络或在现场进行公布
- A、审批
- B、许可
- C、核准
- D、委托
- A、应届高校毕业生
- B、往届高校毕业生
- C、再次就业的工作人员
- D、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
- 147
- 根据《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测评暂行办法》规定,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考官库。面试组织实施单位根据招聘工作需要可申请从面试考官库中( )抽取面试考官。
- A、随机
- B、集中
- C、按需
- D、统一
- A、一切权益
- B、基本权利
- C、民主权利
- D、合法权益
- A、30
- B、15
- C、10
- D、5
- A、36
- B、12
- C、24
- D、18
- A、公示招聘结果
- B、制定招聘计划
- C、发布招聘信息
- D、公证
- A、白名单
- B、黑名单
- C、正面清单
- D、负面清单
- A、国务院外事部门
- B、县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C、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D、省级以上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A、人事聘用或岗位聘任
- B、人事任用和岗位核准
- C、人事任用或岗位核准
- D、人事聘用和岗位聘任
- A、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技术
- B、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
- C、公共政策设计与评价技术
- D、人才测评理论与技术
- A、平时考核
- B、晋升考核
- C、年度考核
- D、任期考核
- A、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 B、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 C、社会保险;社会保险
- D、社会保险;社会保障
- A、用人单位主管部门
- B、行业专家委员会
- C、用人单位
- D、本级人民政府
- A、备案
- B、报告
- C、审批
- D、审核
- A、纪律处分
- B、诫勉谈话
- C、警告
- D、批评教育
- A、35
- B、25
- C、30
- D、20
- A、2016
- B、2018
- C、2015
- D、2017
- A、混合管理
- B、独立管理
- C、封闭管理
- D、集中管理
- A、十五
- B、三
- C、十
- D、七
- A、学徒期
- B、试用期
- C、实习期
- D、见习期
- A、资历性
- B、地域性
- C、专业性
- D、歧视性
- A、学历、专业及单位特点
- B、资历、性别及职位类别
- C、民族、区域及实际需要
- D、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
- A、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年度招聘计划须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
- C、地(市)、县(市)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级人民政府核准
-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区、市)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 A、远程监控
- B、录音录像
- C、电子监控
- D、实时监控
- A、人事主管部门
- B、党委组织部门
- C、人事综合管理部门
- D、党委机构编制部门
- A、12
- B、36
- C、18
- D、24
- A、普通话
- B、通用语
- C、语言
- D、发音
- A、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 B、纪检监察部门
- C、面试组织实施部门
- D、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A、调离招聘工作岗位
- B、降低岗位等级
- C、撤销党政职务
- D、追究刑事责任
- A、党委组织部门
- B、事业单位综合管理部门
- C、事业单位主管部门
- D、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A、人事关系
- B、劳务关系
- C、聘用关系
- D、合作关系
- A、业务经办部门
- B、综合管理部门
- C、行业主管部门
- D、日常监管部门
- A、3至5
- B、7至15
- C、10至20
- D、15至25
- A、五分之二
- B、三分之二
- C、三分之一
- D、四分之三
- A、单位类别
- B、顺序号
- C、岗位代码
- D、岗位性质
- A、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 B、党委组织部门
- C、本级人民政府
- D、党委机构编制部门
- A、6
- B、12
- C、9
- D、18
- A、分类
- B、分级
- C、自主
- D、统一
- A、行业组织
- B、党委组织部门
- C、事业单位
- D、社会机构
- A、国外学位
- B、学士
- C、博士
- D、硕士
- A、记大过
- B、警告
- C、开除
- D、撤职
- A、职工代表大会
- B、负责人员
- C、学术委员会
- D、专家委员会
- A、18
- B、16
- C、20
- D、24
- A、2016年12月1
- B、2017年1月1
- C、2017年2月1
- D、2016年10月1
- A、保护
- B、保密
- C、保卫
- D、保管
- A、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
- B、市场配置人才和单位因事择人
- C、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主调节
- D、双方双向选择与市场自主调节
- A、15
- B、10
- C、20
- D、5
- A、主要新闻媒体
- B、本部门网站
- C、当地政府官方网站
- D、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