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完整性
- B.准确性
- C.相关性
- D.成本效益
- A.投入资本回报率法
- B.现金净流量法
- C.投资回收期法
- D.成本和效益分析法
- A.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提高
- B.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不稳定
- C.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且未来投资回报不确定
- D.产生的净利润可能很高
- A.可延续性
- B.可接受标准
- C.可行性标准
- D.适宜性标准
- A.分类计价
- B.分拆
- C.廉价出售
- D.管理命令
我国某上市公司1992年7月获得某国贷款5000万美元,期限3年,从1993年7月至1996年7月,借贷成本为美元6个月LIBOR+0.65%,利息每半年计息付息一次。当时美元的市场利率处在3.3%-4%的历史低水平,但是该公司认为未来三至五年中,美元利率有上升的趋势,担忧如果持有浮动利率债务,利息负担会越来越重。同时,由于利率水平起伏不定,公司也无法精确预测贷款到期的利息负担,难以进行成本领算与控制。因此,该公司希望能将此贷款的浮动利率固定下来。中国银行及时为公司做了利率互换的交易,于1993年5月将该公司的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美元固定利率债务。经过互换,在每个利息支付日,该公司只需向中国银行支付固定利率5%,而收入的USD6MLIBOR+0.65%,正好用于支付外国政府贷款利息,于是,该公司将自己今后三年的债务成本,一次性地固定在5%的水平上,从而达到锁定债务成本,管理债务利率风险的目的。在该贷款存续期间,美联储曾于1994年连续七次加息,最高至7%左右,其后至贷款期结束,一直未低于5.3%。该公司由于做了利率互换,一直以5%的固定利率偿还本息,不但成功地固定了债务成本,还减少了债务利息将近300万美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试分析该公司是如何规避利率风险的,并分析此种方法有何优点?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