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l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l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问题:

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

  • A.幼儿期
  • B.少年期
  • C.童年期
  • D.青年初期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