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9 eV
- B.0.6 eV
- C.2.5 eV
- D.3.1 eV
- A.若微粒带正电荷,则A板一定带正电荷
- B.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增加
- C.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
- D.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一定增加
- A.由A到曰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
- B.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
- C.由A到C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D.由B到D的过程中.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声音的特性”的内容标准为: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材料二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声音的特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
实验l:把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实验2:把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观察声音的波形。换一个不同频率的音叉做实验,边听边分析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实验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4: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用计算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声音具有哪些特性。(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特性”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