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李老师在“三圈环流”内容的教学中,设计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测验题。

有的学生不能绘出示意图,有的学生绘出的示意图缺少极地高气压带,有的风带与气压带宽度一样,有的没有标出风向,还有的示意图准确无误,美观工整。李老师通过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准确程度,了解到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水平;通过示意图的准确程度推断出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而后用谈话法,让学生说出自己解答这道题的思维过程、绘制示意图的步骤,从中了解学生对绘制地理图表的方法、步骤、原则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问题:

(1)材料中李老师采用了什么样的评价方式,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哪种能力?(6分)

(2)什么是谈话法,运用谈话法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阅读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的内容。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城市商业区集中在市中心,有的却比较分散;有的工业区离市中心较近,有的却较远;住宅区有的紧靠工业区,有的却远离工业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图2.8)。

实际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图2.9)。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例如,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异,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了工业的自然团聚。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1)试对本阶段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6分)

200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已经达8299.3万吨,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有效措施是(  )。 查看材料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 C.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
  • D.全部依靠国际市场

“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查看材料

  • A.酸雨蔓延
  • B.水污染严重
  • C.全球气候变暖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