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材料:

教师在“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了解人的性别与基因的关系: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前调查学校、社区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提高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3)增强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问题:

(1)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以及教学目标的特征。(10分)

(2)三维教学目标表述的要素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用一定强度的光束照射一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测定光束照射前后植物吸收CO2和释放O2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开始照射前。光反应和暗反应均无法进行
  • B.结束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 C.开始照射后,暗反应限制了光合作用速率
  • D.结束照射后,暗反应先于光反应迅速减弱

在对一堂生物课进行评价时,所说的教学效果好,重点体现在(  )。

  • A.教师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等方面
  • B.学生思维空间大,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达成度高等方面
  • C.教师表述准确,逻辑性强,富有启发性等方面
  • D.教师授课纲目清楚。设计合理,画图准确等方面

图2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