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总量和速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材料二:近十年来,中央淘汰过剩产能的工作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2003年国务院列入过剩产能名单的有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2006年增加到10个,2013年扩大到19个。因为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能强力拉动地方GDP,带来税收和就业。市场好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张,市场差时,则会本能地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甚至“别人下马我上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越淘汰越过剩”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针对产能过剩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以下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常识》中“神奇的货币”的精选内容,请设计一个教学简案。

神奇的货币

(1)货币及货币的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取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如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欧元的“元”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某件商品值50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2)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信用工具和外汇

在核算一定时起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前者使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信用卡是具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使用外汇必须了解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