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案例二:2009年10月,游客王某与某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合同约定,王某参加某旅行社组团到云南旅游,合同对旅游行程安排、食宿标准、交通工具均有具体的约定,时间为10月1日至6日,付团费共计5800元。10月3日,在按约定游览西双版纳时,因地接社委派的导游员小刘对其服务的内容、标准等做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并与全陪串通,欺骗误导客人消费,将与王某约定的“西双版纳精华游”更换为私自冠名的“西双版纳精华段游览”,从中非法获利2000元。第二天,王某在该地接社的统一安排下游览滇池,过程中,导游小刘没有陪同,赵某返程时不慎落水,医院为他开具了建议休息9个月的诊断证明。

导游小刘“做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行为违反了旅行社( )的基本职责。

  • A.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 B.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
  • C.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 D.不得调整接待计划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地接社导游小刘没有陪同游览滇池,应( )。

  • A.扣8分
  • B.扣6分
  • C.扣4分
  • D.扣2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赵某可以采取( )途径,解决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

  • A.请求调解
  • B.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 C.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
  • D.向人民法院起诉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旅行社应向王某支付( )等费用。

  • A.医疗费
  • B.误工收入
  • C.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 D.治疗期间的交通费

地接社导游小刘与全陪串通更改行程的行为,应当受到的处罚是( )。

  • A.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 B.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
  • C.情节严重者,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 D.罚款

旅游者与旅行社发生争议,解决的途径主要有( )。

  • A.与旅行社协商解决
  •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 C.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 D.向人民法院起诉

乙旅行社不向导游员王某支付工资,应( )。

  • A.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 B.责令改正
  • C.警告
  • D.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王某以暗示的方式向游客索要小费的情形,应受到( )。

  • A.责令改正
  • B.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D.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导游员李某与王某,串通、胁迫旅游者进行消费的行为,应给予导游员( )。

  • A.责令改正
  • B.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D.情节严重的,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