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 C.直接的社会劳动
-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 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 A.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 B.行政行为不能超越职权
- C.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
- D.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要有法律依据
- A.翟志刚
- B.杨利伟
- C.刘伯明
- D.景海鹏
- A.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市场调节
-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 C.适应社会主义经济需要,加强农业发展
-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 A.1975年的萌芽阶段
-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初步形成阶段
- C.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的逐步展开阶段
- D.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的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阶段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省人民代表大会
- C.国务院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A.正职领导
- B.主持常务的副职领导
- C.主持专项业务的副职领导
- D.综合部门负责人
- A.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藏内部的
- B.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必须通过思维来把握
- C.现象是不真实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 D.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才是稳定的
- A.提刀在剧院里寻找仇人
- B.为盗窃财物而进行实地考察
- C.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 D.将毒药投入被害人饭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