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

第 55 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技术则是一切现代化国家的立国基础,是衡量任何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

  • 正确
  • 错误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 63 题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这次为期12天的会议,100多位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将与会,此次会议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认识到各国在此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利益,但国情的多样性又决定了各国在具体主张上存在差别。

会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推出了各自的减排计划。美国宣布,美国将承诺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约17%,这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4%;欧盟承诺,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并表示愿与其他发达国家一道将中期减排目标提高到30%;俄罗斯承诺,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25%。

众多发展中国家也明确了自己的立场。中国承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巴西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36.1%~38.9%,这一指标是根据该国未来10年年均经济增长4%~6%的预期规划制定的;印度承诺,到2020年印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减少20%~25%。

哥本哈根大会的任务是达成一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议,要求各国持续重点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不仅要帮助整个世界走上低排放增长之路,还要帮助相对落后的国家有能力适应全球气候变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达成一个完整的、包含诸多细节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条约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有关国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包括具体目标的设定、成本的分担等。如果不解决这些分歧,新的全球性气候协议将很难达成。其次,新的全球性气候协议涉及190多个谈判方,涵盖大量细节性规定,而这些细节难以在短期内确定。因此,新的协议有可能分两步走:首先,在此次大会上达成一份框架性协议,同时为完成一份完整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设定一个最后期限;然后,成立相关工作组,在规定期限内拟定具体的协议细节并形成规范的法律文本。

第 62 题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品质,是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指导思想的生机活力、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