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三)

【背景资料】

某热力管线暗挖隧道,长3.4km,断面有效尺寸为3.2m×2.8m,埋深3.5m。隧道穿越地层为砂土层和砂砾层,除局部有浅层滞水外,无需降水。

承包方A公司通过招标将穿越砂砾层段468m的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分包给B专业公司。

B公司依据A公司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场后由工长向现场作业人员交代了施工做法后开始施工。

施工后,B公司在距工作竖井48m处施工时,发现开挖面砂砾层间有渗水且土质松散,有塌方隐患。B公司立即向A公司汇报。经有关人员研究,决定采用小导管超前加固技术措施。B公司采用劈裂注浆法,根据以往经验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注浆过程中地面监测发现地表有隆起现象,随后A公司派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B公司研究解决。

质量监督部门在工程竣工前例行检查时,发现A公司项目部工程资料中初期支护资料不全,部分资料保留在B公司人员手中。

【问题】

1.暗挖隧道开挖前的技术交底是否妥当?如有不妥,写出正确的做法。

2.B公司采用劈裂注浆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应采取什么方法?哪些浆液可供选用?

3.分析注浆过程中地表隆起的主要原因,给出防止地表隆起的正确做法。

4.说明A、B公司在工程资料管理方面应改进之处。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二)

【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之间。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在混凝土养护阶段采取了如下温度控制措施: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

2)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5.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盾构始发施工中,洞口土体加固段掘进技术要点有(  )。

  • A.安装盾构基座和反力架时,要确保盾构掘进方向符合隧道设计轴线
  • B.掘进至接收井洞口加固段时,确认洞口土体加固效果
  • C.拆除洞口围护结构前要确认洞口土体加固效果,必要时进行补注浆加固
  • D.盾构机盾尾进入洞口后,将洞口密封与封闭环管片贴紧
  • E.进入接收井洞口加固段后,逐渐降低土压(泥水压)设定值至0MPa

基(槽)坑土方开挖施工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及时采取措施后,方能继续挖土的情况包括(  )。

  • A.支护结构的内力突然增大
  • B.边坡出现失稳征兆
  • C.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出现明显异常
  • D.基坑暴露时间过长
  • E.围护结构发生异常声响

沉井施工中,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上铺垫木或素混凝土,且应满足的要求有(  )。

  • A.砂垫层宜采用细砂,并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 B.垫木铺设应使刃脚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并符合设计起沉标高的要求
  • C.素混凝土垫层的厚度应便于沉井下沉前凿除
  • D.采用素混凝土垫层时,其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
  • E.砂垫层分布在刃脚中心线左侧

关于重力式混凝土墩、台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墩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
  • B.墩台水平截面积在200m2内的分块数量不得超过4块
  • C.墩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
  • D.墩台混凝土分块浇筑时,接缝应与墩台截面尺寸较大的一边平行
  • E.墩台水平截面积在300m2以内的分块数量不得超过3块

施工进度计划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履约起着主导作用。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基本要求包括(  )。

  • A.保证工程施工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 B.兑现投标书的承诺
  • C.迅速发挥投资效益
  • D.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 E.符合合同条款有关进度的要求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