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

《安全生产法》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 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  )或者未挣定(  )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 A.生产区域划分协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 B.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 C.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专职消防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与协调
  • D.生产区域划分协议;专职消防人员进行防少安全检查与协调
  • E.应急救援互助协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某火炮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9人死亡,49人受伤。事故基本情况是:该火炮厂是村办集体企业,由村民陈某任厂长,实行承包经营,实际上是由陈某与村民杨某合伙生产经营。后因经营亏损,陈某向杨某提出不再合伙经营,杨某同意,并提出修改合同,在合同上明确杨某也是承包人。于是,二人找到村领导,村领导明确表态,对杨某要求经营火炮厂的要求给予否定,理由是杨某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和职称,不能让其办分厂但陈、杨二人私下商定以一个厂的名义。分成两组各自独立生产经营,自负盈亏,并在未经任何部门、任何人检查验收的情况下,将厂房分为两部分,进行生产。由于厂房分割后,空间狭小,厂房内切引、插引等危险工序与封底、封面、编序等一般工序混于同一厂棚内。当时,农忙季节已过,来厂要求干活的村民很多,陈、杨二人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业务上,陈将厂内工作安排事宜交由其妻主管,杨则将工作安排事宜交由其女负责。

这二人都是一般农家妇女,未经过专门培训学习开始二人还简单地给新来工人强调一下火炮安全生产的一般常识,然后安排上岗,后来连简单的要求都不强调就安排工人上岗。事故发生当天,切引工龙某在工作台上垫上木板,用菜刀将引线切成小把,供插引工领去插引。因当时来做工的人较多,切好的引线不够用,龙某就用另一工人切过油蜡纸的菜刀和垫板,肩上搭着引线,在工棚内插引区来回走动,随意切引线,当龙某在工棚南段东端切引线时,发生燃烧,引起待插引火炮发生爆炸,导致事故。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这起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此事故,对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3.该火炮厂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的哪些规定?

某化工厂原料和中间产品有火灾、中毒危险,最终产品是氯气。上级单位要求化工厂制.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任务交给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利用业余时间独自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三个月编好后交给厂长甲,厂长甲看后做了如下批示:

1.发生事故后先保重要设备再抢救人员,符合“无私奉献的精神”。

2.事故应急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厂长担任,符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发生事故后由公安消防部门通知附近居民,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

4.发生事故后由厂长甲向当地“安监部门”和“环保部门”报告,程序合理清晰。

5.应急设施设备评估合理。

厂长甲即令打印下发执行。之后,厂长甲要求主任丙组织一次演练,主任丙编制了演练步骤,演练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的下风向的空地上:

第一步:打开氯气库房大门并打开一瓶氯气,使少量氯气释放到空气中。

第二步:参演人员C、D在氯气库房门外假装晕倒。

第三步:有人发现事故后先到厂调度室报告。

第四步:外部救援组织进厂实施抢险救护,救助中毒人员。

第五步:110、119、120救护车等到场后将中毒人员送到医院。第六步:外部救援力量赶到现场,进行救护抢险。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有哪些不正确的做法?

2.事故应急预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指出该应急预案演练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溶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7000C,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溶液。

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玻璃熔化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5m。厂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

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10年6月11,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的职责是(  )。

  • A.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 B.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 C.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采取措施的建议
  • D.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 E.依法审问和处理事故责任人

某修造船厂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该厂修船船坞几天前有一艘外国船籍的油船(约9万t)入坞,更换侧罐的外板和中央罐的船底外板。

事故发生当天,准备更换其中的左弦3号侧罐(长约40m、宽约10m、高约20m)的外板。午在罐内装配脚手架,然后由10个人开始对罐内施工部分进行清扫,把堆积在外板更换部分息室上的残泥用锹、钩刮铲装在容器里,吊到船底。

下午在清扫的同时,又有6人开始外板打眼和切割,用气焊在外板上开大致等间隔的换孔.同时进行休息室和外板接头的切割,气体(乙炔和氧气)是从甲板上的气体转换器通过软输入的。作业时已预先在罐底灌上水,并且是在除完泥渣的地方进行的。

但是在开始打眼和切割约1h后,油罐内发生火灾,从事该项作业的人和清除泥渣的1向油罐外逃避,其中6人行动较慢,在升降梯等处被烧死或吸入过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经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

油罐上部气割或切割的火星引着下部休息室残留的泥渣,又引起其他处残留的泥渣燃罐底的水量少,刮落的泥渣没有完全被水盖住,从而引燃船底泥渣,这也是使火灾扩大的原因该造船厂每天定时测定作业场所可燃气  体浓度及氧气浓度,根据测定结果的规定在相;所标明是否可以进行烟火作业,对该船3号侧罐内的作业,清扫组和焊接组之间预先也商议计划。明火作业时,充分注意到了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但对泥渣这一可燃性物质它的易燃程度、应除去的量、残存泥渣的分布状态和使用明火场所的相互位置关系等则没有安全角度出发给予足够的考虑。油罐维修作业中,泥渣的存在不论在安全方面还是在劳动卫生方面,都是应充分考虑的事项。像这种气割火花引起泥渣着火,初期灭火失败导致火灾的事时有发生。这类事故有时是发生在油罐内,因此不易躲避,换气也困难往往造成重大人身故,为了作业安全,必须事前进行慎重的研究。

这起事故存在的问题是:

(1)罐底部盛水不足。

(2)消防水管虽然拉进罐内,但负责使用的人着火时不在场,未能有效地利用。

(3)带进罐内的灭火器不够用。

为了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须采取的措施:

(1)明确清除泥渣的判断标准和确立按该标准建立的现场检查体制

(2)规定相应的烟火作业限制(包括禁止)。

(3)调整作业间的联系。

(4)推行以作业指挥人员为中心的安全作业。

(5)确保避难通路、避难口和按需要设置、装备报警器。

(6)配备数量合适的消防设备并掌握使用方法。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2.进入设备内工作应做好哪些安全防护?

3.进入设备内动火工作应注意什么?

4.对于未知的危险因素,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辨别?

《安全生产法》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 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  )或者未挣定(  )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 A.生产区域划分协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 B.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 C.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专职消防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检查与协调
  • D.生产区域划分协议;专职消防人员进行防少安全检查与协调
  • E.应急救援互助协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