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某工程项目在施工招标过程中,招标人根据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要求决定编制标底,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1)招标人确定编制的标底价格作为该工程的合同价格。

(2)招标人为了防止标底泄露,决定编制两标底,以防一标底泄露,即采用另一标底。

(3)在编制标底时只考虑了人工、材料、设备、机械台班价格变化因素。

(4)为了更有利于竞争,在编制标底时,力求使其降到最低价格。

(5)在编制分部分项工程量单价时采用了直接费单价。

(6)为了保证标底的准确和严谨,进行了标底的审查。

问题

1.在编制标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否妥当?逐一说明。

2.标底是招标人对建设工程的什么价格?由哪些项目组成?一般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3.在编制时分部分项工程量单价可以采用什么单价?

4.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编制标底时,其单价按所综合的内容不同可划分为哪几种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哪种方式?

5.标底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6.审查标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某建设单位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组织某建设项目全过程总承包(即EPC模式)的公开招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要求,该工程工期定为两年,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决定该工程在基本方案确定后即开始招标,确定的招标程序如下:

(1)成立该工程招标领导机构。

(2)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3)发出投标邀请书。

(4)对报名参加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并将结果通知合格的申请投标人。

(5)向所有获得投标资格的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

(6)召开投标预备会。

(7)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8)建立评标组织,制订标底和评标、定标办法。

(9)召开开标会议,审查投标书。

(10)组织评标。

(11)与合格的投标者进行质疑澄清。

(12)决定中标单位。

(13)发出中标通知书。

(14)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发包合同。

问题

1.指出上述招标程序中的不妥和不完善之处。

2.该工程共有7家投标人投标,在开标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

(1)其中l家投标人的投标书没有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密封和加盖企业法人印章,经招标投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投标做无效投标处理。

(2)其中1家投标人提供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书是复印件,经招标投标监督机构认定, 该投标做无效投标处理。

(3)开标人发现剩余的5家投标人中.有1家的投标报价与标底价格相差较大,经现场商议,也做无效投标处理。

指明以上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3.假设该工程有效标书经评标专家的评审,其中A、B、C三家投标单位投标方案的有关参数见表4-1。

 

若基准折现率为10%,且已知A方案寿命期年费用为72. 40万元;B方案寿命期年费用为69. 93万元。试计算C方案寿命期年费用,并利用年费用指标对三个投标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4.建设单位从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角度考虑,倾向于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具有什么特点?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