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1)任务概述

为了适应南京市发展的需要,展示经济大省江苏省会南京的风貌,便于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南京、轻松旅游、出入方便,同时也为即将在南京市举办的世界青奥会,需要编制《南京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以下简称《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以计算机可视化的矢量地图、栅格地图为主要内容,以地图、文字、照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示和反映南京市各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着重直观地反映南京市的旅游景观和交通详情,为读者提供认识南京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实用化信息查询工具。

制图区范围:整个南京市城区及部分市郊区域。

任务量: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地图数据制作。

完成周期:要求9个月完成。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位于中国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1°14'~32°37 '东经118°22'~119°14'。东接扬州、常州、镇江三市,北、西、南分别与安徽省滁州、马鞍山、宣城接壤。南京市横跨长江两岸,面积6597. 02km2,现辖13个行政区,总人口810余万。秦淮河与金川河是南京城内的两大水系。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紫金山为市境第一高峰。

南京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的重要枢纽,是中国东部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都和旅游城市,也是全国文、理、工、农、林、医、师范高等教育和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基地。

南京市树:雪松。市花:梅花。

3)编图资料情况

(1)地理底图资料:收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0、1:2000、1:

5000、1:10000等系列地形图和4开、对开、全开等各种开本专题图及最新的航片影像资料,资料齐全且现势性强。

南京市城区地理底图采用1:10000地形图作为基本资料,并作保密处理。其他比例尺作

为补充资料。

(2)图片资料:南京市鸟瞰图、南京市历史地图、南京地铁规划图、南京政区图,以及总统府、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等主要景点及其他外业采集的点位和图片等。

(3)文字资料:南京市主要企、事业单位,地名,公共交通,商务,高校,宾馆,饭店,医院名等各方面的信息介绍。

(4)视频资料:南京市概况介绍、历史事件记录、主要旅游景点视频图像数据。

(5)音频资料:背景音乐及相关内容解说音频。

4)问题

(1)简述电子地图数据结构的设计。

(2)简述电子地图的界面、符号、注记及色彩设计。

(3)简述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科学管理国土资源信息,充分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更有效地进行国土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建设现代化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满足日常土地管理与更新工作的需要。

测区范围约110km2,其中100km2的范围重新测量,原有10km2初始地籍调查进行变更

调查,对于新变化的进行补充调查。

测区全境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低山丘陵区,西部为湖滨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纵观全市,水域辽阔,湖泊棋布,沃野平畴,耕地连片,土宜稻棉,泽足鱼蒲。整体地貌组合为平原占44.40%,岗地占12.59%,丘陵占1.51%,水面占41.50%。测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0℃,年平均降雨量1500.O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h,无霜期270天左右。

2)已有资料情况

(1)平面控制资料

经踏勘本测区内有C级GPS控制点4个,点位保存完好,将其作为GPS-D级平面网起算数据,可以满足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2)高程控制资料

调查范围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三个,现场踏勘点位保存完好,可作为四等水准路线起算依据,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

(3)图件资料

调查范围有1:10000地形图可作为设计和制作工作底图用。1996年测量的地籍图可作为权属调查使用。调查范围内原有埋石点可作为路线联测使用,利用其标石施测新坐标。

(4)地籍档案资料

对于已发土地证的宗地档案资料,对地形没有变化的宗地在数字化调查底图上可根据宗地的档案资料绘出界址点(必要时需到实地指界和实地进行界址点标记),可参考利用原有勘丈边长资料。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图、边界接合图等资料,可作为此次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已完成土地权属调查的、未变化的地籍权属资料应充分利用。

3)测量项目目标

(1控制测量

①完成UOkm2的D级GPS控制网测量,约30个点;

②完成新城区四等水准测量,约85km;

③完成新城区一级控制测量,约120个点。

(2)权属调查(由甲方组织实施,乙方配合技术性工作)

(3)地籍测量

①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一宗地的界址、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进行全解析测量;地籍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

②对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进行面积计算、汇总与统计。

③编制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图。

(4)数据库建设

①利用MapGIS软件进行地籍历史库建设,面积约10km2。

②新城区地籍现状库建设,面积约20km2。

4)主要法律法规与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源部,2001年);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lT1014-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7)《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8)《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10)《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4)《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1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1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1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平面坐标、高程系统及地籍分幅图参数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为: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m。

(3)地籍分幅图比例尺为1:500。采用矩形分幅,图幅尺寸为1000pxX1250px,每幅图以较为出名的地理名称或单位名称作为图名。

6)选择软件

(1)控制测量

①GPS基线解算与平差处理软件:接收机随机软件和中海达GPS自带平差软件。

②常规测量乎差采用清华山维“NASEWV3.0”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

(2)成图软件

采用南方CASS7.1版成图软件和相应的符号库。

(3)建库软件

采用科技部推荐的中地公司产品MAPGIS6.5版进行数据库建设。

7)上交成果资料

(1)技术设计书;

(2)技术总结、工作报告、检查报告;

(3)仪器检定资料;

(4)平面、高程控制资料(观测数据、计算成果、点之记等);

(5)各等级控制点展点图;

(6)权属调查资料;

(7)地籍图、宗地图;

(8)地籍数据库相关资料。

8)问题

(1)简述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

(2)简述地籍测量的主要作业步骤。

(3)变更地籍调查时,宗地分割或合并的编号有何要求?

(4)简述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与设计。

1)工程概述

××站××站区段盾构施工属于××地铁×号线一期工程,由一条盾构区间和两座车站组成。区间盾构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2135m和2121m。区间盾构和车站采取平行施工。区间安排两台盾构机,从盾构始发井始发,向南掘进。本次始发两台盾构机将先后间隔100m,左线先行。

右线在里程K16+254.21m处将旁边一栋12层高的建筑物,即南小街8号居民楼。由于此楼使用时间较长,楼体多处有拉裂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盾构穿越期间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安全。

2)工程地质条件

南小街8号居民楼地面标高约38.8m,其地层(工程勘探结果)自上而下依次为:

(1)粉土填土①层,杂填土①1,层;层厚1.8~5.3m。

(2)粉土③层,粉质黏土③1,层;层厚3.6~7.4m。

(3)粉质黏土⑥层,粉土⑥2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层厚7.0~14.5m。

(4)粉质黏土⑧层,卵石圆砾⑦层,中粗砂⑨1层,黏土⑩1层;层厚10m~11.7m。

3)监测项目

(1)地表沉降监测

在北小街8号楼前—南小街8号楼(从K16+000—K16+450范围内)沿每条盾构隧道中线,每隔5m布设一个地面沉降测点。每隔25m布设一个小断面,每个断面布设5个点;每隔50m布设一个大断面,每个大断面布设10个点。

(2)建筑物沉降监测

根据设计资料,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和北小街8号居民楼上各布设6个建筑物沉降点。

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的附近再增加布设地面沉降点12个。

4)监测实施方案

(1)监测仪器:电子水准仪DL-101C、铟钢条形码尺,仪器标称精度为士0.4mm/km。

(2)监测实施方法。

①基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区相对稳定区域布设水准基点4个,在靠近施工区域布设工作基点6个。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线进行联测,严密平差取得基准点高程成果。

②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开挖前15天用冲击钻在地表路面钻孔,要求穿透混凝土路面,然后根据路面混凝土层厚度打入长10—1000px、直径16mm钢筋测点(在较坚硬的地面可选用膨胀螺栓),并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在穿过混凝土路面层部分使用套管隔离,保证钢筋与下部土体固结而与上部路面分离,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测点可高出地面2~5mm。测点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测点标志。

③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直径20~

30mm,长200—30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观测标志。

④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应严格控制在规定额度之内,

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3次观测,3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5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⑤监测频率: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B时(B为隧道宽度),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周。

5)拟提交成果清单

(1)地表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2)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6)问题

(1)变形监测包括几何量监测和物理量监测,简述几何量监测的内容。

(2)简述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3)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哪些要求?

(4)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是否齐全?如不齐全,请补充完善。

1)工程概况

为满足××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计划生产该地区的1: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项目前期分别完成了全部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主作和测区的空三加密任务。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测区1:2000比例尺数字地面模型(DEM)的生产工作。

2)测区概况

测区为华中地区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约3200km2。测区内以丘陵为主,最低海拔高度为40m,最高海拔高度为120m。

3)主要技术依据

(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2008);

(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CB/T15967-2008);

(4)《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278-2009),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

(6)《数字地形图系列与基本要求》(GB/T18315-2001);

(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GB/T13923-2006);

(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4)航摄资料

采用传统的胶片航空摄影方式,摄影比例尺为1:8000,航摄仪型号为RC-30,像幅为575pxX575px,航摄焦距为152mm,影像扫描分辨率为o.02mm,相片类型为真彩色。

航摄总面积为3200km2,设计航高为1216m,设计航向重叠度为65%,设计旁向重叠度为35%;摄影基线B=644m,航线间隔D=1196m。测区共布设34条航线,每条航线125张航片,东西方向飞行。测区航片总数为4250张。

5)控制点资料

在外业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利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进行了全测区的空三加密工作,空三成果已通过质量检查和验收。

6)例题

(1)画出数字地面模型(DEM)的生产流程图。

(2)数字地面模型(DEM)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3)数字地面模型生产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1)任务概述

为了适应南京市发展的需要,展示经济大省江苏省会南京的风貌,便于让国内外游客了解南京、轻松旅游、出入方便,同时也为即将在南京市举办的世界青奥会,需要编制《南京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以下简称《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以计算机可视化的矢量地图、栅格地图为主要内容,以地图、文字、照片、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信息手段,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示和反映南京市各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着重直观地反映南京市的旅游景观和交通详情,为读者提供认识南京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实用化信息查询工具。

制图区范围:整个南京市城区及部分市郊区域。

任务量:电子地图设计、电子地图数据采集与处理、电子地图数据制作。

完成周期:要求9个月完成。

2)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位于中国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31°14'~32°37 '东经118°22'~119°14'。东接扬州、常州、镇江三市,北、西、南分别与安徽省滁州、马鞍山、宣城接壤。南京市横跨长江两岸,面积6597. 02km2,现辖13个行政区,总人口810余万。秦淮河与金川河是南京城内的两大水系。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紫金山为市境第一高峰。

南京是江苏省和华东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的重要枢纽,是中国东部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都和旅游城市,也是全国文、理、工、农、林、医、师范高等教育和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基地。

南京市树:雪松。市花:梅花。

3)编图资料情况

(1)地理底图资料:收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包括国家基本比例尺1:1000、1:2000、1:

5000、1:10000等系列地形图和4开、对开、全开等各种开本专题图及最新的航片影像资料,资料齐全且现势性强。

南京市城区地理底图采用1:10000地形图作为基本资料,并作保密处理。其他比例尺作

为补充资料。

(2)图片资料:南京市鸟瞰图、南京市历史地图、南京地铁规划图、南京政区图,以及总统府、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等主要景点及其他外业采集的点位和图片等。

(3)文字资料:南京市主要企、事业单位,地名,公共交通,商务,高校,宾馆,饭店,医院名等各方面的信息介绍。

(4)视频资料:南京市概况介绍、历史事件记录、主要旅游景点视频图像数据。

(5)音频资料:背景音乐及相关内容解说音频。

4)问题

(1)简述电子地图数据结构的设计。

(2)简述电子地图的界面、符号、注记及色彩设计。

(3)简述电子地图的制作过程。

××市拟建立××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管理地理数据提交工作是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全面野外调查各区城市地理编码、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1)数据采集与处理

(1)基础地形图修测

由于各城市原有基础地形图,如1:500地形图,1:1000地形图都存在数据老化的问题,为保证系统的运行质量,保证不出现地址错误、楼房错误等问题,需要对基础地形图进行修测。

(2)部件数据

①部件分类。

部件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分为大类和小类。

②部件的数据结构及编码规则。

部件代码由10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区级及区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2位大类代码;2位小类代码。另外加6位流水号,形成16位的部件唯一标识码。

(3)地理编码数据

地址数据主要用于城市管理中公众举报时,根据公众举报的语言定位到地图的具体位置。地址数据起到参照定位的作用,因此其数据密度越大越好。

(4)街道、社区、单元网格数据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7)的要求,街道和乡镇编码为3位。在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确定的社区边界基础上,进行全区单元网格的划分和数据制作。

2)专题地理数据库建设

将采集到的多源多尺度基础地理数据进行集成与整合,进而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

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两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

4)问题

(1)数字城市专题数据库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2)简述建立共享数据库的基本流程。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