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 1:500 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 3km× 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测图按 1250px× 1250px 分幅。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等。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队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送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5 幅图。

问题:

1、 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房地产开发公司,计划在××市××规划小区拟建4栋6层住宅楼,楼号为9号、10号、11号、12号。拟建工程位于××以东、××以北,两者交叉口东北。××公司承担了住宅楼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场地地形基本平坦,最高地面高程38.24m,最低地面高程36.90m,平均地面高程37.45m。该区地貌形态单一,为山前冲洪积平原。

根据野外钻探资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和白垩系王氏群泥质砂岩层。根据其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将场区地基土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6主层和2亚层。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有两层。其中第一层含水层为第③l层粉质黏土,地下水类型系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来源是依靠大气降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第二层主要含水层为第⑤层粗砾砂,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微承压水,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标高在35.07~35.80m。

主要补给来源是邻区补给,排泄以地下径流为主。据调查,第二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在2.0m左右。由于水位高于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上层滞水随季节变化较大,水位不一,建议施工期间注意处理。通过招标,××测绘单位承担了该建筑工地的测绘任务。

测量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内容:

(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

(2)施工高程控制测量。

(3)建筑物放样测量。

(4)竣工测量。

简述建立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有关规定。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