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软件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阶段:项目规划,需求定义和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 B.程序编码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为了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可以通过在该阶段中制定统一并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来使编程人员程序设计规范化
- C.软件设计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 D.需求分析阶段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软件需求一旦确定,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就不能再变化,这样才能保证软件开发的稳定性,并控制风险
- A.缺陷报告
- B.测试环境配置文档
- C.缺陷修复报告
- D.测试用例说明文档
- A.3
- B.4
- C.5
- D.6
- A.ECC
- B.DSA
- C.RSA
- D.DES
- A.①②③
- B.③①②
- C.②③①
- D.③②①
- A.负载压力
- B.代码
- C.网路伪真
- D.故障诊断
- A.试验性运行软件
- B.找出软件中的全部错误
- C.证明软件正确
- D.发现软件错误
- A.需求分析
- B.概要设计
- C.详细设计
- D.测试阶段
- A.① ② ③
- B.① ③ ④
- C.② ③ ④
- D.① ② ③ ④
- A.模拟攻击试验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漏洞扫描器才能完成
- B.对安全测试来说,模拟攻击试验是一组特殊的白盒测试案例,必须在充分了解系统安全机制的软件组成基础上,才能进行相应攻击试验的设计与试 验
- C.缓冲区溢出攻击是一种常见的模拟攻击试验,此类攻击者通常通过截获含有身份鉴别信息或授权请求的有效消息,将该消息进行重演
- D.服务拒绝攻击是一种常见的模拟攻击试验,此类攻击者通常通过向服务器发送大量虚假请求,使得服务器功能不能正常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