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

       ①温室效应可能意味着地球生命的起源和结束。由于它的作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形态,也正由于它的存在,人类使自身的生存条件陷入了险境。

       ②地球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是“透明”的,但在经由地面散射后形成的长波辐射面前又是“不透明”的,热量被两个聚光面俘获,并在它们之间完成热转换,这种现象使全球平均气温能够保持在15℃左右。

       ③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和微粒浓度如果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就会加剧,从而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真正的高压锅。

       ④近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油燃烧后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这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形成要负90%的责任。

       ⑤甲烷和二氧化氮是另外两种不利于散热的气体,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也在增长。

       ⑥从20世纪70年代起,地球气温确实在升高,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这主要是由于海洋受热膨胀和两极冰层解冻造成的。

       ⑦如照此下去,21世纪的气温将继续升高,将助长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的蔓延。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将遭到严重损害甚至变成荒漠,其他地区的暴雨和洪灾也将日益频繁。当海平面上升近一米时,将会影响到沿海三分之二人口的生活。

       ⑧迄今为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言何时将发生上述种种变化,但是他们认为,人类对气候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原文第②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球气温保持在15℃左右是由于热量的转换。
  • B.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其热转换在大气层内完成。
  • C.地球俘获了太阳的辐射,并把它们全部转换成热量。
  • D.大气层经过太阳的辐射显得透明,从而俘获了太阳的热量。
参考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的“说愁”贯穿始终,但上、下阕里的“愁”字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上阕指的是登临赋词的闲愁;下阕指的是心系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 B.本词语言通俗易懂而语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如“天凉好个秋”,字面是指凄冷萧瑟的自然界的“秋”,实则写的是山河破碎、壮志难酬的哀愁,是人世间的“秋”。
  • C.这首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反复、双关等。
  • D.本词主要内容是叙事,事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