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在执法机构内设立金融情报机构
- B.这种类型的金融情报机构与其他执法机构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 C.执法机构也更加容易获得金融情报机构得到的信息并用于调查,增强了信息的可用性
- D.通常具有执法部门本身所具有的执法权力
- E.选择这种设置的国家通常属于大陆法系
- A.行政型
- B.执法型
- C.司法型或诉讼型
- D.混合型
- E.独立型
- A.通常构成行政机构的一部分
- B.或是在执法和司法机构以外的另一个行政机构的监督或行政管理之下
- C.大多数设立在财政部、中央银行或监管机构里
- D.在金融机构和执法部门之间起到“缓冲器”作用
- E.行政性金融情报机构更受银行业的欢迎
- A.联合国
- B.世界银行
-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D.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
- E.埃格蒙特集团
- A.具有效率优势
- B.具有系统性
- C.具有主动性
- D.兼顾私权保护
- E.参与国际反洗钱合作的必然性
- A.每笔交易的数据信息
- B.业务凭证、账簿
- C.反映交易真实情况的合同、业务凭证
- D.单据、业务函件
- E.金融机构内部审批记录
- A.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交易2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交易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
- B.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 C.自然人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 D.自然人与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账户之间单笔或者当日累计人民币50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 E.自然人或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账户单笔或者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跨境交易。
- A.客户通过在境内金融机构开立的账户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报告
- B.客户通过在境内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发卡银行报告
- C.客户通过境外银行卡所发生的大额交易,由收单行报告
- D.客户不通过账户或者银行卡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报告
- E.客户在异地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中发生的大额交易,由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报告
- A.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当年至少保存5年
- B.客户身份资料自一次性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年
- C.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年
- D.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涉及正在被反洗钱调查的可疑交易活动,且反洗钱调查工作在前款规定的最低保存期届满时仍未结束的,金融机构应将其保存至反洗钱调查工作结束。
- E.同一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采用不同介质保存的,至少应当按照上述期限要求保存一种介质的客户身份资料或者交易记录。
- A.可疑交易报告仅由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接收
- B.可疑交易报告也可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接收
- C.可疑交易报告应在可疑交易发生后的10个工作日内报告
- D.可疑交易报告仅由金融机构总部提交
- E.可疑交易报告也可由金融机构分支机构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