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先简单后复杂
- B.减十加五
- C.1/2增益原则
- D.先家人再外人
- E.先安静后嘈杂
- A.控制幼儿活动
- B.在适当的时机给出刺激声
- C.观察小儿对声音的反应
- D.掌握幼儿最佳给声时间
- E.记录结果
- A.韵母识别
- B.单音节词(字)识别
- C.三音节词识别
- D.自然环境声识别
- E.在背景声中选择性听取
- A.听觉游戏条件反应的建立
- B.区分声音的响度
- C.自发性机警反应的建立
- D.对不同单音节词的分辨
- E.对自然环境声和音乐的感知
- A.测试中,如果被试者不能听懂50%的给声信号,则以5 dB一挡增加给声强度
- B.测试中,如果被试者不能听懂50%的给声信号,则以5 dB一挡减步给声强度
- C.测试中,如果被试者能听懂50%的给声信号,则以5 dB一挡增加给声强度
- D.测试中,如果被试者能听懂50%以上的给声信号,则以5 dB一挡减少给声强度
- E.被试者仅能正确重复50%左右的言语信号的声音强度时,测试结束
- A.耳聋类型
- B.年龄
- C.听敏度
- D.刺激声类型
- E.病变位置
- A.辨音能力差
- B.接收到的信号含糊
- C.由于听力损伤,协调不当
- D.不会利用共鸣器
- E.发音器官不能运用自如
- A.背景声CD光盘
- B.CD机及音箱
- C.听力计及扬声器
- D.声级计
- E.成人或儿童双音节词表或短句词表
- A.测试前告知病人:不要说话,不要吞咽、咳嗽等
- B.用耳镜检查外耳道,防止有耵聍堵塞耳塞头
- C.观察外耳道的大小和走向
- D.选择合适的耳塞和正确的方向插入以封闭外耳道
- E.测试者需选择合适的耳塞,将受试者耳郭向后上方拉起,塞入耳塞后加以旋转,使其与外耳道壁密合
- A.将声输出强度与言语识别率的函数关系描成曲线可得言语听力图
- B.测试中,如果患者要求调整音量,应在新的音量条件下重新开始测试记分
- C.言语识别率=正确回答数/测试词总数×100%
- D.一般情况下,双耳聆听的言语识别率应该大于任何一耳的识别率
- E.一般情况下,双耳聆听的言语识别率应该小于任何一耳的识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