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对求助者的非批判性的态度
- B.支持求助者的所想所做
- C.对求助者行为或情绪发生的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
- D.对求助者行为或情绪的社会效应有肯定的看法
- A.绝对化要求
- B.过分概括花心
- C.糟糕至极
- D.个性化
- A.绝对化要求
- B.过分概括花
- C.糟糕至极
- D.夸大与缩小
- A.关系妄想
- B.嫉妒妄想
- C.被害妄想
- D.钟情妄想
- A.针对性的咨询所产生的效果
- B.求助者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
- C.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息
- D.咨询师的尊重.关切
案例一:求助者:女性,61岁,退休干部。初诊时间:2016年1月5日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丈夫退休后情绪比较低落,每天在家里长吁短叹,饮食.睡眠变差。求助者担心丈夫会出问题,便教他使用微信,让他与朋友多联系,没想到丈夫学会微信后,与一位初中女同学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由此引发了家庭矛盾。几个月来求助者非常痛苦,由儿子.儿媳陪同前来咨询。第一次咨询:2016年1月5日咨询过程:心理咨询师:您好!请坐!请问您需要我帮助您解决什么心理情况呢?求助者:刚过新年就来跟您添麻烦,真是不好意思!本来觉得是自己的事自己能解决,但没想到事情越来越麻烦,连儿子.儿媳也帮不了我。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心理咨询师:别着急,您先坐下,我给您倒杯水,咱们慢慢谈。您是希望单独和我谈,还是愿意让儿子.儿媳在这里陪您一起谈?多选:在以上谈话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