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对求助者的非批判性的态度
- B.支持求助者的所想所做
- C.对求助者行为或情绪发生的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
- D.对求助者行为或情绪的社会效应有肯定的看法
- A.绝对化要求
- B.过分概括花心
- C.糟糕至极
- D.个性化
- A.绝对化要求
- B.过分概括花
- C.糟糕至极
- D.夸大与缩小
- A.关系妄想
- B.嫉妒妄想
- C.被害妄想
- D.钟情妄想
- A.针对性的咨询所产生的效果
- B.求助者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
- C.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息
- D.咨询师的尊重.关切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61岁,本科学历,退休公务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公务员,因年龄原因正常退休。退休后经常去旅游,参加各类聚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最近几年不断有老同学去世,每听到这种消息就很难过。几个月前自己最要好的一位朋友因病去世了,求助者非常痛苦,感叹岁月的无情,觉得自己也是日落黄昏,没用了,快完了。最近经常觉得头晕,感觉心慌,四肢发麻,多次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但效果不明显。近几个月来不再外出旅游了,也不愿与人交往,聚会能推就推,经常不想吃东西,晚上久久不能入睡,没有做什么事但觉得很累。丈夫.儿子及朋友发现了她的问题,多次帮助她,但她觉得很无助,觉得没什么希望,内心苦恼。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均在世,过去求助者给予了很多照顾,但现在颇有怨言。儿子有先天疾病,但生活能自理。求助者外向,从小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丈夫反映进来求助者变得多愁善感,不愿意多做家务,抱怨父母难伺候,经常唉声叹气。
根据案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30分)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