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3年,在18至70周岁的成年国民中,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同时,调查报告还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中国国民阅读率为57.8%。
《2013年湖北省居民阅读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湖北省成年居民人均每天阅读纸质书本10.27分钟,每天上网时间高达49分钟。许多人发现,阅读纸质图书更符合习惯,也更为健康;而在手机阅读接触者看来,“手机阅读”虽然提供了便利性,但是“易引发视疲劳”,“屏幕太小” “辐射大”。
“我们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3000年出版史,却逐步成为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为一顿饭去点赞,为一条狗去点赞。很多年轻人每天为此花掉很多时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在图书博览会上指出,微信等社交工具大肆侵占了全民阅读时间。就独立思考而言,读书最能给人提供一个安静思考的入口和空间。龚曙光认为,以“全民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流行的背后,暗藏着全民阅读的“危机”。
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而书籍正是文化的载体;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全国两会上11次提出了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没有全民阅读的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空话,中国梦永远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案例分析】
1.请作简要分析,今天的中国社会为什么会流行“以‘全民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
2.为什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200字以内)(10分)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