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式假离婚”
在中国,一些夫妻双方为了满足一方或双方的某种需求,一致同意办理离婚手续,并且暂时商定,在目的达到后再办理复婚手续,中国式假离婚随着拆迁补偿、买二套房、逃避夫妻债务、孩子上学等问题而粉墨登场,并且成为获取利益的工具。
材料二:
“买房式离婚”
2010年10月,限购令政策实施后,各地婚姻登记处离婚异常热闹,在某地甚至还出现了一对夫妻连续两次离婚的荒唐事,假离婚大潮汹涌而来。某区民政局甚至挂上“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的标语。今年9?30新政出台后,首套房贷适用范围扩大,因买房而假离婚的人数大幅下降,连提供“假离婚证”的都少了一半多。
“拆迁式离婚”
2014年7月媒体报道,为了能在拆迁中获得更多补偿,很多地方出现大规模假离婚和卖户口现象,有的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已经离婚,甚至有人家祖孙三代都在同一时段内离婚,其中还有80岁老太太拄着拐杖去离婚。
“上学式离婚”
嘉兴的李先生介绍,按照户口划分学区,当年儿子应当进入当地吉水小学,但是夫妻双方一心想着让儿子念实验小学,有人建议他们通过离婚来实现心愿,“离婚后,让儿子跟着我落户到单位的户口,那么不用走后门就可以自动划入实验小学学区了。”
材料三:
假离婚现象的出现,带来了许多隐患。律师分析道:如果夫妻本身感情不错,假离婚问题可能不会马上暴露,但如果有积怨等因素存在,假离婚就会为日后矛盾爆发埋下隐患。假离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主要是大家对政策安排、资源分配有意见,假离婚是对资源分配不公的一种诉求表达,我们的公共政策在制定的时候更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而不是要让更多假离婚站出来糊弄政策。为了逃避债务,获取更多安置房等目的而假离婚,说明了制度政策上的漏洞。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产生“中国式假离婚”现象的原因,并就如何遏止这种现象谈谈你的建议。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