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经济法》全真模拟试卷(一)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9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经济法》全真模拟试卷(一),本系列试卷精选的每套试卷的题量、分值分布、难易程度均与考试的标准真题试卷趋于一致,充分重视考查应试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试题的综合性,积极引导应试者关注对所学知识做适当的重组和整合,考查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让应试者逐步提高“考感”,轻轻松松应对考试。
试卷预览
1

20062月,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出资设立文路留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路公司)。四名股东的出资比例依次是35%、30%、25%和10%。甲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公司不设监事会,丙任监事。

(1)20072月,丙提出,甲在留学咨询行业从业多年,经验丰富,对公司业务发展有较大贡献,提议2006年度利润由甲、乙、丙、丁分别以45%、25%、20%和10%的比例进行分配。全体股东均表示同意。

(2)20083月,乙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辆轿车,经销商要求其提供担保。乙与甲商量后,甲便以文路公司名义与经销商签署一份保证合同,并加盖文路公司印章。事后,甲将此事告知丙,丙未表示异议。丁得知后表示反对,甲回应说公司多数股东已经同意,担保不违反法律。

(3)20111月,丁见投资无回报,也无法参与管理,心生转让股权之意。经询问,乙有兴趣购买。甲听说后提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之间转让股权,须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因此,丁必须先获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才可以将股权转让给乙。后丁认为乙的出价太低,遂放弃转让给乙的打算。

(4)20114月,甲编写的《留学指南丛书》出版。甲未告知其他股东,就以文路公司名义从自己手中购买5000套该丛书。丁知道后提出异议,认为甲的行为违反了董事对公司的忠实义务。

(5)201156日,丁向公司监事丙当面递交一份书面请求,请求其向法院起诉甲违反忠实义务,要求甲赔偿公司损失。丙一直未做答复,也未采取任何行动。620日,丁为公司利益以自己名义直接对甲提起诉讼。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文路公司2006年度利润未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是否违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文路公司为股东乙提供的担保是否违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3)根据本题要点(3)所提示的内容,甲的观点是否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4)根据本题要点(4)所提示的内容,甲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5)根据本题要点(5)所提示的内容,丁为公司利益以自己名义直接对甲提起诉讼的做法是否符合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并说明理由。

1

【案例3

某酒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白酒和果酒。20148月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从国内购进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80万元、增值税1360万元,由于运输途中保管不善,原材料丢失3%。

 (2)从国内购进一台生产用机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另外支付运费10万元(不含税),取得的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110万元。

(3)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劳保用品一批,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万元、增值税税额006万元。

(4)从国内购进一辆小汽车自用,取得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340万元。

(5)企业不动产在建工程领用以前月份购进的已经抵扣进项税额的材料,成本5万元,该材料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6)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白酒,合同规定,不含税销售额共计200万元,本月应收回60%货款,其余货款于910日前收回,本月实际收回货款50万元;另收取优质费351万元。

(7)销售果酒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5万元,另收取包装物押金234万元(合同约定3个月后收回包装物并退还押金)

假定本月取得的相关票据符合税法规定并在本月认证抵扣。

该企业财务人员在申报增值税时计算过程如下:

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1360+17+006=3066(万元)

当期销项税额=(50+15)×17=1105(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11053066=1961(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和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指出该企业财务人员申报增值税时存在哪些问题,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3

根据商标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有( )。

  • A.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 B.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 C.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 D.使用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