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预测卷(3)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6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预测卷(3),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5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简答题
  • 诊断题
  • 案例分析题
  • 教学设计题
试卷预览
1

材料l:《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设计的"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材料如下:[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幅关于火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因此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教学过程]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汇报。(略)教师:(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学生提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学生交流汇报与讨论。教师点评学生探究报告。教师介绍着火点并小结燃烧的条件。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并进行分析小结。学生思考并回答。(略)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教师(创设情境)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回顾总结教师小结: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学生回顾总结。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学生观看并思考。师引导学生建立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的思想。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试列举新课导入主要有哪几种方法?上述"导人新课”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一种方法?(4)请结合新课标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 B.铵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不一定均有氨气
  • C.干燥S02气体时,可以将其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 D.欲除去C02气体中混有少量C0气体杂质,可用点燃使其自己燃烧的方法
5

某教师不顾学校条件,擅自决定使用电化教学,这违反了电化教学的(  )。

  • A.动机原则
  • B.目的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效果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5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下列关于这些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X和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2种的二元化合物
  • B.W和X、Z两种元素分别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均有直线形分子
  • C.W、X和Y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碱性化合物
  • D.Z和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其水溶液均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