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卷(2)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2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卷(2),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4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简答题
  • 材料分析题
  • 教学设计题
试卷预览
1

阅读以下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过程片段.回答问题。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制作步骤:

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

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2.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

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哪部分。

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总结: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2分)

(2)如何调整上述教学过程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8分)

1

我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  )。

  • A.《易经·系辞》
  • B.《山海经》
  • C.《禹贡》
  • D.《汉书·地理志》
5

与传统售货方式相比.网上营销(  )。 查看材料

  • A.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 B.增加了营销环节.增加销售成本
  • C.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 D.促进了技术核心和产品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