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2)

0
收藏   分享
  • 卷面总分:150分
  • 试卷类型:模拟考试
  • 测试费用:免费
  • 答案解析:是
  • 练习次数:11次
  • 作答时间:120分钟
试卷简介

2016年教师资格《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2),本试卷总分150分,共有4类型题目。

  • 单项选择题
  • 简答题
  • 材料分析题
  • 教学设计题
试卷预览
1

以下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常识》中“神奇的货币”的精选内容,请设计一个教学简案。

神奇的货币

(1)货币及货币的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取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如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欧元的“元”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如某件商品值50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2)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信用工具和外汇

在核算一定时起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前者使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后者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信用卡是具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账。

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使用外汇必须了解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