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收集现场破损部件及碎片
- B.标注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
- C.清理有害物质时采取保护证据措施
- D.清除物证黏附的危险介质
- E.收集证人证言
- A.加大炸药量,降低一氧化碳产生量
- B.局扇采取吸音设计,降低噪声危害
- C.适当增加工作面通风量,降低工作面温度
- D.掘进工作面转载机附近进行喷雾降尘
- E.巷道采取疏水措施,减少巷道淋水
- A.综合应急预案必须明确所有临时性应急方案
- B.专项应急预案应包括冒顶片帮、透水、火灾、中毒和窒息等事故预案
- C.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对组织机构及职责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具体阐述
- D.中毒和窒息专项预案的编制应辨识井下破碎硐室的危险有害因素
- E.触电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当明确现场处置、事故控制和人员救护等应急处置措施
- A.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 B.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等人员
- C.承包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 D.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分包
- E.承包商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 A.高温高湿
- B.有毒气体
- C.触电
- D.电离辐射
- E.机械噪声
- A.航空病
- B.棉尘病
- C.高原病
- D.森林脑炎
- E.手臂振动病
-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承担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 C.县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
- D.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下一级相应部门实施项目“三同时”监督管理
- E.跨两个区域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 A.从业人员260人的矿山单位
- B.从业人员450人的发电单位
- C.从业人员280人的洗衣机生产单位
- D.从业人员100人的建筑施工单位
- E.从业人员60人的烟花爆竹单位
- A.锅炉
- B.液氨压缩机
- C.办公楼电梯
- D.简易货物升降机
- E.污水处理站
- A.甲库房:300t乙醇,100t汽油,属于易燃液体类重大危险源
- B.乙库房:5t硝化纤维素,0.2t硝化甘油,属于爆炸品类重大危险源
- C.丙库房:30t苯,200t丙酮,属于易燃液体类重大危险源
- D.丁库房:10t乙醚,属于易燃气体类重大危险源
- E.戊库房:5t三硝基甲苯,属于毒性类重大危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