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271000元
- B、“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11000元
- C、“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05000元
- D、“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85000元
- A、为借方余额
- B、为贷方余额
- C、余额为15000元
- D、余额为30000元
- A、能够全面反映经济业务内容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 B、能够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 C、能够直观展示资金的增减变化
- D、能够防止会计舞弊行为
- A、借:累计折旧20000 贷:管理费用20000
- B、借:制造费用20000 贷:累计折旧20000
- C、借:累计折旧20000 贷:制造费用20000
- D、借:管理费用20000 贷:累计折旧20000
- A、主营业务收入
- B、营业外收入
- C、投资收益
- D、其他业务收入
- A、现金流入
- B、银行存款流入
- C、其他资产增加
- D、流动负债增加
- A、预收账款
- B、应收账款
- C、固定资产
- D、应付账款
- A、货币资金
- B、现金
- C、银行存款
- D、原材料
- A、登记的次数相同
- B、登记的会计期间相同
- C、登记的方向相同
- D、登记的金额相等
- A、主营业务利润
- B、营业利润
- C、利润总额
- D、净利润
- 34
-
A公司由甲、乙两方各出资100万元组建而成。经营一年后,经协议约定,丙投资120万元加入A公司且持股比例占三分之一。如果甲和乙的投资额均未发生变动,则由于丙的加入,A公司实收资本应增加( )万元。
- A、100
- B、120
- C、300
- D、320
- A、原始凭证
- B、记账凭证
- C、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 D、科目汇总表
- A、应收票据贴现
- B、债务担保
- C、已决诉讼
- D、产品质量保证
- A、专用存款账户
- B、临时存款账户
- C、一般存款账户
- D、基本存款账户
- A、应收票据登记簿
- B、应付账款明细账
- C、银行存款日记账
- D、实收资本总账
- A、可能有借方余额
- B、可能有贷方余额
- C、可能有借方或贷方余额
- D、应当无余额
- 40
-
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
- A、预付账款
- B、预收账款
- C、无形资产
- D、短期借款
- A、银行存款日记账
- B、库存商品明细账
- C、生产成本明细账
- D、固定资产明细账
- A、固定资产
- B、实收资本
- C、资本公积
- D、应付账款
- A、自产产品用于集体福利
- B、将产品无偿捐赠给他人
- C、将原材料用于在建工程
- D、用产成品对外投资
- A、3400
- B、4800
- C、4200
- D、4100
- A、307
- B、320
- C、312
- D、480
- A、20000
- B、21500
- C、21395
- D、23400
- A、销售折让
- B、销售退回
- C、商业折扣
- D、现金折扣
- A、1360
- B、1260
- C、900
- D、1000
- A、支付办公用品费记账错误
- B、支付修理费记账错误
- C、退回差旅费余款记账错误
- D、当日余额计算错误
- A、性质
- B、方向
- C、余额
- D、结构
- A、资产增加
- B、资产减少
- C、负债减少
- D、所有者权益增加
- A、只在账簿中登记发生数
- B、只在账簿中登记收入数
- C、既登记收入数,也登记发出数
- D、既不登记收入数,也不登记发出数
- A、其他应付款
- B、应付工资
- C、应付账款
- D、其他应收款
- A、原材料
- B、产成品
- C、库存商品
- D、固定资产
- A、管理费用
- B、待处理财产损溢
- C、营业外支出
- D、营业外收入
- 56
-
材料领用单属于( )。
- A、一次凭证
- B、二次凭证
- C、累计凭证
- D、汇总原始凭证
- 57
-
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
- A、财务费用
- B、待摊费用
- C、预提费用
- D、制造费用
- A、暂收其他单位的款项
- 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应付租金
- C、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
- D、购入固定资产的应付款项
- A、红字更正法
- B、划线更正法
- C、蓝字更正法
- D、由出具单位重开
- A、会计主体
- B、会计分期
- C、持续经营
- D、货币计量
-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B、收入-费用=利润
- 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 D、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
- A、外商投资企业
- B、国有企业
- C、集体企业
- D、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