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损失
- B.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
- C.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包含在价款中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 D.持有期间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 A.委托加工物资
- B.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 C.受托代销商品
-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 A.销售材料成本
- B.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 C.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 D.经营出租固定资产折旧费
- A.本年利润
- B.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 C.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 D.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A.出售原材料损失
- B.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C.公益性捐赠支出
- D.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损失
- A.原材料盘亏损失
- B.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 C.应收账款减值损失
- D.无形资产处置净损失
- A.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 B.清偿应付账款支付的现金
- C.偿还债券利息支付的现金
- D.清偿长期借款支付的现金
- A.企业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
- B.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
- C.企业购买商品时取得的现金折扣
- D.企业销售商品时发生的现金折扣
- A.对外销售材料收入
- B.出售专利所有权收入
- C.处置营业用房净收益
- D.转让商标使用权收入
- A.无形资产均应确定预计使用年限并分期摊销
- B.有偿取得的自用土地使用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 C.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应全部确认为无形资产
- D.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A.存货盘盈
- B.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 C.固定资产盘盈
- D.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
- A.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核对
- B.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
- C.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账面记录核对
- D.会计部门存货明细账与存货保管部门明细账核对
- A.当期应交所得税
- B.递延所得税收益
- C.递延所得税费用
- D.代扣代交的个人所得税
- A.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冉补提折旧
- B.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改变
- C.已提足折旧但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 D.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自办理竣工决算时开始计提折旧
- A.根据测量的已完工作量加以确定
- B.按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计算确定
- C.按已经收到的金额占合同总金额的比例计算确定
- D.按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计算确定
- A.20
- B.0
- C.1 580
- D.1 600
- 48
-
某企业2008年度利润总额为l800万元,其中本年度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已计入营业外支出的税收滞纳金6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2008年度所得税费用为( )万元。
- A.400
- B.401.5
- C.450
- D.498.5
- A.40
- B.85
- C.95
- D.ll0
- A.政府补助收入
- B.设备安装劳务收入
- C.代修品销售收入
- D.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 A.筹建期间的开办费
- B.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
- C.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 D.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 A.4
- B.6
- C.54
- D.56
- A.118 800
- B.137 592
- C.138996
- D.140 400
- A.领料单
- B.发生材料汇总表
- C.限额领料单
- D.工资结算汇总表
- A.25
- B.40
- C.65
- D.80
- A.0.3
- B.0.6
- C.0.9
- D.3.6
- A.798
- B.800
- C.802
- D.1604
- A.216
- B.217.02
- C.240
- D.241.02
- A.120
- B.160
- C.180
- D.182
- A.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分配
- B.辅助生产车间与销售部门之间分配
- C.辅助生产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之间分配
- D.辅助生产车间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分配
- A.36
- B.40
- C.72
- D.120
- A.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
- B.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净损益
- C.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
- D.支付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
- A.200
- B.350
- C.650
- D.1150
- A.盈余公积
- B.营业外收入
- C.资本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600
- B.650
- C.800
- D.1100
-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 B.盈余公积补亏
-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 D.以当年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