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财政支出权
- B.货币发行权
- C.金融市场规制权
- D.产业调控权
- A.发行公司债券
- B.与另一国有独资公司合并
- C.增加注册资本
- D.聘任公司经理
- A.债务已按约定履行
- B.合同的权利义务已一并转让
- C.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债务相互抵消
- D.合同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 A.于2009年7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全部购买金200万美元
- B.经审批机关批准,A于2009年10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130万美元的购买金,2010年4月1日前支付70万美元
- C.于2009年10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全部购买金200万美元
- D.经审批机关批准,A于2009年10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110万美元的购买金,2010年4月1日前支付90万美元
- A.如双方在合同订立后对租金支付期未达成补充协议,乙可在租赁期满时支付租金
- B.租赁期内经甲同意,乙将住房转租给丙,并每月收取2500元租金归自己所有
- C.甲将该私房作价30万元出售,则在租赁期间乙可继续租赁使用该房
- D.如甲在出卖前将私房出售情况通知乙,则乙有权以优惠价20万元购买该房
- A.该买卖行为无效
- B.乙是无权代理行为
- C.乙可以撤销该行为
- D.甲可以追认该行为
- A.单独记账核算的,一律不并入销售额征税,对逾期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均并入销售额征税
- B.包装物租金在销货时一律不作为价外收入计算销项税额
- C.租金或押金无论会计如何核算,均应并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 D.将包装物押金并入销售额征税时,需要先将押金换算为不含税价
- A.卷烟
- B.烟丝
- C.粮食白酒
- D.薯类白酒
- A.用于对外投资的自产工业产品
- B.用于单位集体福利的自产副食品
- C.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 D.直接用于教学的进口仪器
- A.用于抵债的应税消费品
- B.用于馈赠的应税消费品
- C.用于换取生产资料的应税消费品
- D.用于投入股的应税消费品
- A.国有独资公司合并
- B.减少注册资本
- C.进行大额捐赠
- D.发行债券
- A.非居民纳税人以来源于中国境内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B.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C.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 D.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
- A.丁自动取得该企业合伙人资格
- B.经乙、丙一致同意,丁取得该企业合伙人资格
- C.丁不能取得该企业合伙人资格,只能由该企业向丁退还甲在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 D.丁自动成为有限合伙人,该企业转为有限合伙企业
- A.责任承担上的双重性
- B.责任承担上的单一性
- C.责任承担上的非单一性
- D.责任的经济性
- A.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
- B.规定限价
- C.实行提价申报制度
- D.实行调价备案制度
- A.10%
- B.5%
- C.6%
- D.8%
- A.甲承担无限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 B.甲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其他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C.全体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
- D.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A.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B.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C.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人的实现
- D.接受捐赠收入,按照接受捐赠资产的人账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A.收购人在要约收购期内,可以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 B.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12个月内不得转让
- C.收购人在收购要约期限届满前15日内,不得变更其收购要约,除非出现竞争要约
- D.收购人在收购要约确定的承诺期限内,不得撤销其收购要约
- A.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抵押权人优先受偿
- B.预付款是一种适用于以金钱履行义务为特征的合同的担保方式
- C.以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设立
- D.因抵押物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
- A.销售方收到第一笔货款的当天
- B.销售方收到剩余货款的当天
- C.销售方发出货物的当天
- D.购买方收到货物的当天
- A.收购人最近3年涉嫌有重大违法行为
- B.收购人曾负有数额较大债务,但目前已经偿还
- C.收购人最近3年有严重的证券市场失信行为
- D.收购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 A.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中,应当有职工代表,且其比例不得低于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1/3
- B.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无职工代表,但监事会成员中必须有职工代表,且其比例不得低于监事会成员的1/3
- C.没有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中可以无职工代表
- D.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可以有职工代表,监事会中应当有职工代表,且其比例不得低于监事会成员的1/3
- A.国有企业
- B.外商投资企业
- C.个人独资企业
- D.股份制企业
- A.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必须经董事会通过
- B.公司的对外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30%
- C.公司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必须经股东会通过
- D.公司为他人提供的担保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30%
- A.不再清偿
- B.以王某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仍不足清偿的,则不再清偿
- C.以王某的家庭共有财产予以清偿,仍不足清偿的,则不再清偿
- D.债权人在企业解散后5年内未提出偿债请求的,王某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 B.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 C.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
- D.搭售商品
- A.10月5日
- B.10月1日
- C.10月4日
- D.10月2日
- A.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 B.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 C.委托人经受托人同意,可以在受托人之外委托第三人处理委托事务
- D.两个以上的受托人共同处理委托事务的,对委托人承担连带责任
- A.公司由甲同时担任副经理和法定代表人
- B.公司不设监事会,由乙担任监事,任期为2年
- C.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2/3以上同意
- D.甲、乙、丙、丁首次出资额各为5万元,其余部分出资自公司成立之日起3年内缴足
- A.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
- B.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得分期缴付出资
- C.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 D.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 45
-
国内企业甲与外国投资者乙共同投资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丙,其中甲出资60%,乙出资40%,投资总额为1100万美元。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甲乙出资额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至少应出资240万美元,乙至少应出资260万美元
- B.甲至少应出资300万美元,乙至少应出资200万美元
- C.甲至少应出资126万美元,乙至少应出资84万美元
- D.甲至少应出资330万美元,乙至少应出资220万美元
- A.全额扣除
- B.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扣除
- C.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扣除
- D.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扣除
- 47
-
外国投资者甲协议购买境内乙公司股东A的股权,将境内乙公司变更为丙外商投资企业。丙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有关规定,丙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的上限是( )。
- A.571万美元
- B.800万美元
- C.1000万美元
- D.1200万美元
- A.未分别核算不同税率消费品的,从低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消费税
- B.分别核算不同税率消费品的,从高适用税率计算应纳消费税
- C.将不同税率消费品组成套装销售,分别核算各自销售额,分别按各自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 D.将不同税率消费品组成套装销售,从高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 A.该决议必须经甲、乙、丙、丁四个股东全部通过,因乙不同意而不能通过
- B.该决议必须经甲、乙、丙三个股东全部通过,因乙不同意而不能通过
- C.该决议必须经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因甲、丙、丁所持表决权占72%,因此通过
- D.该决议必须经甲、乙、丙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因乙不同意,而甲、丙所持表决权仅占50%,因此不通过
- A.双方没有续订合同,租赁关系消灭
- B.自2011年2月1日至7月1日,双方存在无偿合同关系
- C.自2011年2月1日起,原合同应视为续期1年
- D.自2011年2月1日起,该合同转变为不定期租赁
- A.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
- B.全体发起人指定的代表
- C.共同委托的代理人
- D.董事会
- A.甲有确切证据证明乙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 B.甲听乙的竞争对手说乙逃避债务
- C.甲在报纸上发现乙方有丧失商业信誉的情况
- D.甲滥用不安抗辩权,给乙造成的损失,要承担违约责任
- A.烟丝
- B.雪茄烟
- C.粮食白酒
- D.高档手表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B.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C.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D.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A.59.5
- B.63.5
- C.60.35
- D.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