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修理
- B.重作
- C.减少报酬
- D.赔偿损失
- A.甲、乙双方签订的普通产品伪装成名牌产品的合同
- B.王某在代理权终止后代理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购销合同
- C.双方显失公平的合同
- D.丙以欺诈手段,使丁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 A.到期日是本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
- 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有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 C.本票无须承兑
- D.本票是由出票人本人对持票人付款的票据
- A.乙提示付款时间已经超出了法律规定的期限
- B.乙提示付款时间符合规定
- C.在乙作出说明后,A银行仍应承担付款责任
- D.银行和甲不再承担票据责任
- A.出票取得
- B.转让取得
- C.继承取得
- D.赠与取得
- A.保荐代表人数量少于5名
- B.最近36个月因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从名单中去除
- C.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
- D.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健全但未有效运行
- A.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作出书面报告
- B.向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
- C.予以公告
- D.通知上市公司持股情况
- A.债务人不能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
- B.债务人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
- C.债务人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向法院申请和解
- D.债务人在宣布破产后不能再申请和解
- A.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 B.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要先清偿欠缴的税款
- C.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要先清偿普通破产债权
- D.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 A.可以改善市场公平竞争条件的
- B.重组亏损企业并保障就业的
- C.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
- D.可以改善环境的
- 25
-
外商投资项目分为( )。
- A.鼓励类
- B.限制类
- C.禁止类
- D.允许类
- A.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偿归中国合作者所有
- B.税前收回投资的,必须向财政税务机关申请批准
- C.合作各方应当依照法律和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 D.外国合作者应当在合作企业亏损弥补后,方能先行收回投资
- A.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
- B.改变合伙企业名称
- C.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 D.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
- A.讨论决定企业发展规划
- B.讨论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案
- C.任命企业总会计师
- D.讨论修改企业章程
- A.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
- B.甲公司可以决定将其从事上述行为所得收入收归本公司所有
- C.如果经过董事会同意的,王某可以从事此代理的活动
- D.甲公司可以决定撤销王某的行为,但是不能将其取得的收入归入本公司
- A.投资人须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 B.有符合规定的法定最低注册资本
- C.有企业章程
- D.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 A.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 C.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 D.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
- A.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 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 C.技术进出口合同
-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 A.连续180日以上单独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
- B.连续180日以上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
- C.累计180日以上单独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
- D.累计180日以上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
- A.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有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行为
- B.合伙人未履行出资义务
- C.合伙人被法院强制执行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
- D.合伙人因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
- A.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 B.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 C.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 D.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 A.委托人
- B.行纪人
- C.委托人、行纪人平均分配
- D.第三人
- A.代位行使甲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
- B.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
- C.自行接管甲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 D.以对甲的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 A.租赁合同在乙和丙之间继续有效
- B.租赁合同自动解除
- C.租赁合同自动解除,但是甲应当对乙承担违约责任
- D.租赁合同自动解除,但是丙应当另行与乙订立租赁合同
- A.由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 B.由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 C.首先由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乙公司承担
- D.由乙公司和丙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A.甲公司的广告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构成承诺,甲公司不承担违约责任
- B.甲公司的广告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构成承诺,甲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 C.甲公司的广告不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公司不承担民事责任
- D.甲公司的广告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不构成承诺,甲公司不承担民事责任
- A.39904
- B.39913
- C.39923
- D.39933
- A.撤回要约的通知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 B.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
- C.同意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 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 A.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可以向出票人追索
- B.汇票未到期付款人死亡的,可以向付款人的继承人追索
- C.汇票未到期承兑人破产的,可以向出票人追索
- D.汇票到期承兑人逃匿的,可以向承兑人的前手追索
- A.出票人签章
- B.出票地
- C.付款地
- D.签发票据的用途
- A.先缴纳罚款
- B.先缴纳罚金
- C.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 D.按照同一比例分别支付
- A.到期日是本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
- 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 C.本票无须承兑
- D.本票是由出票人本人对持票人付款的票据
- 47
-
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债权人未受领的破产财产分配额,管理人应当提存。债权人自最后分配公告之日起满( )仍不领取的,视为放弃受领分配的权利,管理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
- A.1个月
- B.2个月
- C.6个月
- D.2年
- A.1个月
- B.2个月
- C.6个月
- D.2年
- A.公司因经济纠纷被起诉
- B.公司前一年发生亏损
- C.公司未按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履行义务
- D.公司董事会成员组成发生重大变化
- A.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1年内
- B.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2年内
- C.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3年内
- D.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5年内
- A.人民法院
- B.债权人会议
- C.债权人委员会
- D.职工代表大会
- A.300
- B.210
- C.150
- D.120
- A.50
- B.100
- C.110
- D.105
- A.应由其子女进行清算
- B.应由其妻子进行清算
- C.应由其妻子和子女共同进行清算
- D.应由债权人申请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 A.甲公司于2001年6月30日向乙公司支付80万美元,2002年3月30日支付80万美元
- B.甲公司于2001年6月30日向乙公司一次支付160万美元
- C.甲公司于2002年3月30日向乙公司一次支付160万美元
- D.甲公司于2001年9月30日向乙公司支付100万美元,2002年6月30日支付60万美元
- A.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10日内
- B.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
- C.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
- D.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90日内
- A.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
- B.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
- C.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 D.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 A.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 B.缴纳罚款
- C.缴纳罚金
- D.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