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
- B.国有资产的出租
- C.国有资产的出借
- D.利用国有资产进行担保
- A.汇票金额自到期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计算的利息
- B.发出通知书的费用
- C.因汇票金额被拒绝支付而导致的利润损失
- D.因汇票金额被拒绝支付导致追索人对他人违约而支付的违约金
- A.正确
- B.错误
- A.本票包括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
- B.本票的基本当事人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
- C.支票限于见票即付,不得另行记载付款日期
- D.支票可以背书转让
- A.乙公司申请注销法人资格
- B.丙公司被宣告破产
- C.丁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
- D.丁公司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
- A.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 B.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 C.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 D.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 A.甲上市公司的董事乙在甲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转让自己所持甲公司股票的20%
- B.W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Y,在任职期间,买卖Z上市公司的股票,W证券公司、从业人员Y与Z上市公司无任何关联关系
- C.某上市公司的收购人,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第4个月,转让其所购股票的三分之一
- D.为M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股票出具审计报告的N会计师事务所的H注册会计师,在该公司股票承销期满后的第11个月,买卖该公司的股票
- A.企业章程的修改
- B.资产抵押
- C.注册资本的增减
- D.企业的合并
-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的行业必须在合同中约定经营期限,有的行业可以在合同中不约定经营期限
- 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经营期限由中外合作者协商确定,并在合作合同中订明
- C.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由外国投资者申报,由审批机关批准
- D.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约定外国合作者先行回收投资,并且投资已经回收完毕的,合作企业经营期限届满不再延长
- A.更换管理人,审查管理人的费用和报酬
- B.选任和更换债权人委员会成员
- C.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 D.对破产申请受理前成立而债务人和对方当事人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有权决定解除或者继续履行
- A.可以改善市场公平竞争条件的
- B.重组亏损企业并保障就业的
- C.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
- D.可以改善环境的
- A.董事会是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
- B.董事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 C.董事会会议应有2/3以上董事出席才能召开
- D.合营企业资产抵押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一致通过
- A.修改合伙协议
- B.改变合伙企业名称
- C.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
- D.吸收新的合伙人
- A.甲用从食品厂分取的收益偿还借款
- B.甲自行将自己在食品厂的财产份额转让给乙,以抵偿借款
- C.甲自行将自己在食品厂的财产份额出质取得贷款,用于偿还借款
- D.乙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甲在食品厂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借款
- A.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在我国境内拥有资产为20亿元人民币
- B.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当年在中国市场上的营业额为20亿元人民币
- C.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及与其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5%
- D.由于境外并购,境外并购一方当事人及与其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
- A.丁有权直接向甲要求偿还15万元
- B.只有在甲、乙确实无力清偿的情况下,丁才有权要求丙偿还15万元
- C.乙仅负有向丁偿还5万元的义务
- D.丁可以根据各合伙人的实际财产情况,要求甲偿还10万元,乙偿还3万元;丙偿还2万元
- A.代表20%表决权的股东提议
- B.40%的董事提议
- C.总经理提议
- D.监事会提议
- A.合伙协议有约定比例的,按约定比例分担
- B.合伙协议没有约定比例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
- C.合伙协议没有约定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
- D.合伙协议可以约定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 A.对公司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决议
- B.对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作出决议
- C.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 D.决定修改公司章程
- A.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
- B.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 C.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
- D.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 A.返还财产
- B.支付违约金
- C.责令停产停业
- D.罚金
- A.0.1
- B.0.2
- C.0.25
- D.0.3
- A.甲公司在租赁期间不能出卖出租设备
- B.买卖合同有效,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
- C.买卖合同有效,原租赁合同自买卖合同生效之日起终止
- D.买卖合同有效,原租赁合同须经丙公司同意后方继续有效
- A.分包供应商就分包项目直接向采购人负责
- B.供应商就采购项目和分包项目向采购人负责,分包供应商就分包项目承担责任
- C.供应商和分包供应商就分包项目向采购人承担连带责任
- D.供应商和分包供应商均不承担责任
- A.自合同订立时无效
- B.自乙提出撤销请求时起无效
- C.自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请求时无效
- D.自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销后无效
-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B.包含因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的合同
- C.因欺诈而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 D.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
- A.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40万元
- B.请求甲支付违约金30万元
- C.请求甲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同时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40万元
- D.请求甲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同时请求返还定金20万元
- A.2006年6月25日之前
- B.2006年8月15日之前
- C.2006年9月15日之前
- D.2006年12月5日之前
- A.丙公司已经承兑,应承担付款责任
- B.应视为丙公司拒绝承兑,丙公司不承担付款责任
- C.甲公司给丙公司付款后,丙公司才承担付款责任
- D.按甲公司给丙公司付款的多少确定丙公司应承担的付款责任
- A.收款人在汇票金额的付款请求权不能满足时,仅享有对出票人的追索权
- B.付款人在出票人完成出票之日,即成为汇票上的主债务人
- C.汇票签发后,如付款人不予付款,出票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 D.持票人变造汇票金额的,出票人不仅不对变造后汇票记载的内容承担责任,而且也不对变造前汇票记载的内容承担责任
- A.请求李某返还汇票
- B.请求李某返还10万元现金
- C.请求从李某处受让汇票的第三人返还汇票
- D.请求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上的款项
- A.办理基金单位申购、赎回业务的人仅限于基金管理人
- B.除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外,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每个工作日办理基金申购、赎回业务
- C.投资人申购基金时,经基金管理人同意,可以在申购期满前交纳部分申购款项,在申购期满后30日内补交余款
- D.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收到基金投资人申购、赎回申请的当日对该交易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 A.封闭式基金的基金份额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
- B.开放式基金可以在销售机构的营业场所销售及赎回,也可以上市交易
- C.申请上市基金的基金持有人不得少于500人
- D.基金上市后发生基金合同期限届满的情形将暂停上市
- A.最短不得少于l0日,最长不得超过1个月
- B.最短不得少于15日,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 C.最短不得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 D.最短不得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 A.1000万美元
- B.1400万美
- C.1750万美元
- D.2100万美元
- A.一律解除合同
- B.一律继续履行合同
- C.解除或者继续履行合同
- D.变更合同
- A.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出资
- B.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出资
- C.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9个月内缴清出资
- D.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1年内缴清出资
- A.不再清偿
- B.以王某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仍不足清偿的,则不再清偿
- C.以王某的家庭共有财产予以清偿,仍不足清偿的,则不再清偿
- D.债权人在企业解散后5年内未提出偿债请求的,王某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 A.未履行出资义务
- B.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 C.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
- D.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有不正当行为
- A.经全体股东同意,股东可以用劳务出资
- B.不按规定缴纳所认缴出资的股东,应对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 C.股东在认缴出资并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后,不得抽回出资
- D.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须经全体股东2/3以上同意
- A.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
- B.按各合伙人实际出资比例分配利润和分担亏损
- C.由各合伙人协商决定
- D.申请人民法院裁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
- A.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监事会,也可以不设监事
- B.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
- C.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 D.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
- A.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
- B.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 C.召开股东会作出修改章程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记载的决议
- D.申请变更工商登记
- A.国际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
- B.贷款担保合同争议
- C.因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引起的争议
- D.因运输的商品丢失或损毁引起的争议
- A.39083
- B.39222
- C.39326
- D.39142
- 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 C.所附条件尚未成就的附条件民事行为
- D.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